【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
  作者:李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1-12 | 点击数:29422
 
(二)狮首格里芬或带翼狮(lion griffin或winged lion,见图四六:1、2和图四七每排中间的一种)。是前一种格里芬的变种。它与前者的区别是以狮首代替鹰首或鸟首。此类最初无角,加角是波斯、中亚、南西伯利亚和阿尔泰艺术的特点,亚述艺术未见,黑海地区的艺术也少见。它们主要是仿野山羊角,即借自下一种。野山羊的角有两种,一种是尖角,一种是末端上卷。
(三)羊首格里芬或带翼羊(ibex griffin或winged ibex,见图四七中间一排的左起第一种)。其形象是以西亚和中亚地区的亚洲野山羊(Asiatic ibex, Capra sibirica)为原型而添加翅膀。这种格里芬是偶蹄有角的格里芬:偶蹄可与狮身别,有角是自身特点。它的角,既有按真实形象作两角者,也有作两角并合或一角者,形状一般是向后弯曲,但也有作其他形状者。上面两种格里芬本以无角为常,但与此种混合,也有加角的形象。
此外,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亚述、波斯系统和中亚系统的格里芬是以青铜装饰、石刻雕像、瓷砖壁画、金银首饰和滚筒印为主,在复杂的表现场面里,它们往往会与其他带翼神物(如司芬克斯、拉马苏,以及鸟人、羽人)一起出现(如图四七)。上述格里芬,因为往往是施于金石雕刻,所以对鹰首和鹰翼,狮首和狮身,羊首和羊角,特别是它们的肌肉,刻画很细致,有强烈的写实感。特别是它们还有三个装饰特点:(1)双翼多上举,略呈S形,翼尖朝前(头的方向);(2)兽足(鹰首格里芬和狮首格里芬的足)或作鸟爪,特别是后足,更往往是如此;(3)其臀部或有形状作“(”或“•”的装饰(所谓“apple and pear”或“bow and dot”),翼下的腹部有时还伸出一块条形标记。这三个特点,也见于欧亚草原的出土物。
下面,我们再简单说说欧亚草原的格里芬。
通常所说的欧亚草原,是指(1)黑海北岸高加索以北的南俄草原(所谓“塞种”和“斯基泰艺术”,主要就是指这一地区的居民和他们的艺术);(2)南西伯利亚和阿尔泰地区;(3)我国的新疆和蒙古草原。在这一范围内的古代部族十分复杂,既有希腊人叫Scythian或波斯人叫Saka的部族(即中国史籍所说的“塞种”),也有中国文献称为“月氏”、“匈奴”和“鲜卑”、“东胡”的部族。这些地区不但流行格里芬,而且有趣的是,照希腊古典时代的传说,在Scythian人的东面(似指阿尔泰地区)住着Arimaspi人,他们杀死了“看守黄金的格里芬”,而夺走了黄金(阿尔泰山正是欧亚草原最著名的黄金产地,其名称本身就是“金山”的意思)。 
从考古材料看,公元前7-4世纪,南俄草原、南西伯利亚和阿尔泰地区曾流行所谓斯基泰艺术,即一种与波斯系统的艺术、中亚系统的艺术,以及希腊殖民地系统的艺术都有关系,也反过来影响它们的艺术。其出土物多为小件饰品,装饰于马具、毡毯、金银带扣和牌饰,以及用来文身。这种艺术是以丰富的动物纹饰和表现其搏斗场面为特点。在这些场面中,充当杀手的是鹰、虎、狼、熊,皆属食肉动物;而被杀者则是驼、马、羊、鹿,皆属食草动物。它们虽兼有上述三种格里芬,但以角色互换的规律看,鹰首格里芬是代替鹰,狮首格里芬是代替虎(以及豹、熊和狼)。它们的鹰、虎写实性较强,但鹰首格里芬和带翼狮则完全是想象,即使在当地的艺术中也是一种“异国情调”。
在这类艺术中,与我们的讨论有关,主要有下面几种主题:
(一)神鹰(mythological eagle,图四九)。特点是大耳,短额,钩喙,头戴肉冠,颈项和胸脯饰垂鳞纹。
(二)格里芬。又可分为:
1、鹰首格里芬(图五○)。它的特点是,其鹰首往往都是采用上述“神鹰”的形式,并且有S形的双翼,翼尖朝前(朝向头部)。这种翼形和中亚及波斯的格里芬是一样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它还带有希腊艺术的特点。如它们的鹰首往往都是背上有鬣(mane),早期作锯齿状,晚期作鱼鳍状,这种特点就是受公元五世纪希腊艺术的影响(亚述和希腊有这种特点,波斯没有)。
2、狮首格里芬或带翼狮(图五一)。它和波斯和中亚的带翼狮在总体特点上是一样的,但也有一些不同,一是因为所用材料不同(如刻画于木材、皮革或毡毯),有些只是表现其轮廓,缺乏立体感和细部描写,写实性不如前者;二是有“虎化”的趋势,很多“带翼狮”被改造,去其雄狮之鬣,如同母狮,或者干脆和老虎一样,学者常以表示猫科动物的feline一词称之,并把此类和下一类混称为feline griffin;三是多半有角(或一角,或两角),角端有结,或作圆纽状,或作圆饼状,同于中国文献描写麒麟所说的“角端有肉”。前者是从上面提到的卷角发展而来,后者则与上述阿姆河宝藏金手镯上格里芬的角是一样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文章来源:豆瓣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何其敏]民族民间信仰研究的视角和意义
下一条: ·[祁连休]试论阿古登巴的故事
   相关链接
·2025年中国重庆·丰都庙会举行·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学术智慧·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李向振]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春节及其时代价值
·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
·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
·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