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暑期学校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2017年暑期学校

讲座║ 桑山敬已:1945年以来日本乡村的变化与延续
——非遗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专题讲座之六
  作者:玉兰   摄影/图:马千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01 | 点击数:4935
 

时间:2017年7月18日下午
主讲人:日本北海道大学桑山敬已(Takami Kuwayama)教授
记录:玉兰


  本讲座以日本冈山市(Okayama)的新池村(Niike)为例,探讨了日本乡村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新池村的个案研究是桑山教授1986年选定的博士论文选题,之后教授于2010年和2015年分别进行了两次追踪调研。此次讲座以新池村2010年相比1986年的变化状况为重点,探讨了新池村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变迁过程。

   新池村隶属冈山市,冈山意即山冈。新池村座落在一个山脚下,房屋聚集在斜坡上,农田从居住地前方的山谷延伸出去。对该地区的研究始于美国。二战之后的194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成立了日本研究中心,并于1950年成立分支机构“冈山田野调查基地”。该基地的三位学者对冈山市的乡村地区做了非常详细的调研并出版了《日本乡村》一书,内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记录,人物也采用了真实姓名。因此选新池为研究对象,可以对二战之后日本重建工程开始之前的乡村地区的变迁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美国学者对冈山市的研究在日本乡村研究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后来日本学者参照此书,又对冈山市不同的村落社区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五卷本的民族志,包括三个社区,分别为农业、渔业和山地社区。
 

主讲人桑山敬己教授

  (一)1986年与1950年代的比较
 
  1986年,日本已完成了全面机械化。桑山教授用图片展示了新池村机械化前后的惊人变化。1950年代,新池村的农活完全靠体力劳动,而在1986年,耕地、种植、灌溉和除草等各个环节都已机械化。机械化带来了各种好处,但人们却并未因此得到解放。为了挣钱买机器,他们不得不到附近城市工作,因此种田成了第二职业。此现象被称为“机械化带来的贫困”。与此同时,乡村社区被认为是导致二战失败的封建思想与行为遗留的温床,因此日本将乡村地区的现代化与民主化视为两个社会目标。人们开始努力改变和消除传统思想行为,试图在乡村建立民主化与现代化的社会。
 
  (二)2010年与1986年的比较
 
  完成博士论文后,桑山教授并没有进行追踪调研。20年后的2010年,他才再次来到新池,发现这里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人口的减少。1986年新池村有26户,118人;2010年多了两户,变成28户,但人口缩减为74人。由于当地人对隐私的重视,很难得到其他的具体数据。其次,由于上文提到的乡村社区的现代化与民主化,一些传统在改变,比如A家的小儿子留在家里成为继承者,负责家族的祭祀事宜;B家的女儿留在家里,与丈夫在父母的土地上建了房子;C家的儿子娶了基督徒妻子,其妻拒绝参加丈夫家族所有与佛教有关的祭祀活动。最后,最大的变化是土地的闲置和荒废,这也是本次讲座的重点内容。1986年,桑山教授在此做田野调查时曾制作了一张地图,详细标记了土地所有者的姓名。当时几乎所有的土地都被开垦得整整齐齐,而到了2010年,不少稻田却变得杂草丛生。弃耕抛荒的部分原因是在日本特别是日本西南部,土地都被分割成小块,很难使用机械耕作,因此通常需要人工种植。一些老人虽然不再种地,还会付费请人来除杂草。但一些年轻人自己不种植,也不请人除草。当然,土地的碎片化不是主要原因。新池东部自泰修时代(1912-1926)起就被整合成较大块的土地,但也同样出现了弃耕抛荒的情况。实际上,这一情况在日本已成为全国性问题。根据官方数据,到2010年时,闲置土地的面积达到全国农田面积的10.6%,并且还在继续增长。
 
  关于导致农田弃耕抛荒的原因,农业经济学家们认为有农民收入低、社会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缺失、农田的生产力下降、寻找佃户的难度增加和农田周围的社会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等因素。但桑山教授对新池村的个案研究表明,经济学家们忽视了经济原因背后的一些社会原因,即日本工业化结构的变革带来的日本乡村社区的瓦解。桑山教授用新池村清理沟渠的个案对此进行了说明:1986年,新池村村民会在六月份种稻前集体组织清理沟渠。这是该社区所有家庭的重要责任。每年一到这时,无论有无农田,每家都会派一名成员参加清理沟渠的活动。社区内部有一种“邻里监督”机制,保证每家每户都完成相应责任。然而二十年后,这种“邻里监督“机制的作用已微乎其微。在共同举办的年会上,不同年龄的人们以平等的语气说话,年轻人对老人很少用敬语。对民主和平等社会的追求导致原有年龄分级的弱化。老人们在访谈中表示对年轻人的行为只能保持沉默。换句话说,由于对平等社会的追求和所谓封建作风的消除,社会分层以及社区监督机制遭到弱化乃至逐渐消失,进而导致日本乡村社区的瓦解。桑山教授指出,根据仔细询问得到的结果是新池村的荒废土地主要属于“不负责任的”两个个人:一个是上文提到的A家的小儿子,他在继承家业后拒绝管理其哥哥分到的土地,造成该土地荒废;另一个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年轻人。1986年桑山教授碰巧给正要上小学的他与其母亲拍了张照片。之后不久其父母因事故去世,他在后来也去了外地工作。他所拥有的大片土地就被荒废了。
 
  桑山教授对农田闲置和荒废现象的原因做出了细致全面的分析。这些原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多种复杂因素并存是新池村乃至整个日本农田弃耕抛荒问题的特点。
 
  (三)2015年与2010年的对比
 
  最后,桑山教授简单介绍了他2015年再次访问该村时观察到的一些变化。变化首先体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上。新池位于旅游胜地“Kibiji”(吉备路)上,沿途有诸如5世纪初的日本第四大土墩墓和9世纪中期建立的大佛寺等很多历史古迹。新池人对旅游业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和热情,但旅游业依然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这将是桑山教授以后的研究课题之一。另外,2015年当地开了一家保育园,该保育园建在上文所提到的去外地工作的年轻人所荒废的土地上,大概占据该土地1/3的部分。保育园到底是购买的还是租赁的我们不得而知。保育园的建立,为身为母亲的女性继续工作创造了条件,因此保育园的普及使全国农田弃耕抛荒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中央民族大学苏日娜教授发言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谷子瑞】

上一条: ·田野║ “夺宝”与非遗实践: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竞技田野调查手记
下一条: ·讲座║ 萨克斯夫妇:美国腹心地带的民歌提琴表演:一个美国乡村社区的传统与变迁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