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宇明]2007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述要
  作者:李宇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07 | 点击数:19019
 
社会的语言资源意识形成非一日可见功效;欲变语言资源意识为社会行动更有一段长路要走。而且从语言资源角度考察一些司空见惯之事,可有新思新得。例如,地名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便更改地名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流失,能否在相关法规中增加历史地名保护的内容?又如,2005年我国首批公布了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注:见《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各地政府也根据当地实际设立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些项目有许多须以语言文字的保护为基础,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歌谣、史诗、长诗、谚语、谜语等,也有直接保护语言文字本身的。(注:2006年6月,贡山县的“独龙族语言”、怒江州的“怒族‘若柔’语言”和耿马县的“傣绷文”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我国各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先河。)毋庸讳言,人们对语言文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够自觉。推而论之,从语言资源角度进行国家语言规划及开展相关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究。
 
二 语言生活愈来愈受重视
 
国家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语言问题,需要通过语言规划来科学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语言生活的和谐与活力。这就需要关注语言生活,研究本土语言和语言生活,并为解决语言生活问题提出有效对策。近些年来明显感到,现实语言生活正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分中心、商务印书馆和新浪网,三家连续两年在网络上开展“用一个字一个词描写中国与世界”活动,得到了网民和社会的热烈回应,“和谐”及与民生、环境相关的词语(如“炒、涨、民生、乱、油、石油、全球变暖”等)成为首选。这一被俗称为“词语盘点”的活动让人们细细品味母语的奥妙,回眸品悟语言生活和社会现实。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等单位多年来持续开展流行语研究与发布活动,也体现了对语言生活的关心。词语盘点和流行语发布近两年来有多个行业和网站起而效尤,成为年终岁首语言生活的一大看点。
语言生活的传统问题持续得到关注,如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普通话与各族语言的关系,母语与外语的关系等;如简化字与繁体字问题,汉语拼音的应用问题,双语教育问题等。更需提及的是,过去较少关注的一些新的语言生活也春潮般涌入视野。例如:
2.1 移民语言问题
近20多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外出和大型工程建设,神州大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移民潮。移民潮加速了普通话传播,移民的语言观念发生了或显或隐的重要变化,同时对语言资源保护也提出了新课题。
工程移民的语言情况有自己的特点。例如三峡工程移民,截止2007年下半年,已搬迁安置移民128万。从迁入广东、江苏两省的三峡移民的语言状况看,他们日常交际仍主要使用原方言,“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但对外交往使用带有浓厚口音的“地方普通话”。移民现象早已有之,客家话等许多方言的形成就与历史上的移民有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上世纪50年代的戍边移民。北疆地区主体交际语言是“准河南话”,移民的第二代会说“准河南话”者也高达83.3%,可以预见“准河南话”会在这里保持较长时期。南疆地区的交际语言主要是带新疆味的普通话,移民的第二代85%以上不会讲父母方言,原因之一是他们幼年接受了上海知青老师的普通话教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移民语言生活过去较少关注,研究这类现象对于制定当今移民的语言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2奥运会和世博会的语言服务
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13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这是举国同庆、举国参与的大事情。在奥运会和世博会上,既要做好语言服务以方便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人,又要利用机遇展示中华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语言,满足海外宾客了解中国之需求。奥运会和世博会的语言规划,既循国际惯例,体现语言平等,又应充分显示中华特色。
北京奥运会语言环境建设有新进展。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提供中、英、法三种语文服务,在所有奥运场馆及相关大型活动场所提供55种语言服务,语言服务志愿者达5000人次。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特别推出《跟福娃学外语》栏目,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联合相关单位组织了系列活动,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形成规范体系,北京市各类重要公共场所更换或新增英语标识牌247608块。
上海世博会早就重视了语言规划问题。2007年12月发布的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设计理念融浸了中华元素。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目前开通了中文版(简体和繁体版)、英文版和日文版三种版本,《上海世博》杂志是中英双语合璧。上海世博局计划为世博会招募志愿者十余万众,目前报名人数已达1.6万,参与筹办工作及从事翻译、文字等语言服务者约500人次。奥运会和世博会的筹备表明,语言服务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不可小视。
2.3 手机语言问题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标志着手机短信诞生。我国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业务,现有手机用户5亿多,普及率41.6%。2007年中国手机用户发送短信5921亿条,手机已是名副其实的“第五媒体”。普通话是手机短信主要使用的语言,使用方言旨在追求幽默、调侃的效果。2004年我国推出首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手机,拉开了民族语言手机短信的序幕,之后得到多方重视。手机当今可传递多种信息,报纸、天气预报等都在纷纷开发手机版,手机短信语言成为语言生活的新内容。与之相应,手机输入法的改进、手机字库标准的制定、手机字体显示的人性化、手机功能的深拓宽展等等,成为语言文字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罗勇]略论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其多元因素
下一条: ·[严永和]我国西部开发中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在山东大学开幕·[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致辞
·[王京]对中国民俗学学派建设的几点思考·[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
·[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赵李娜]从“知识留白”到“独立门类”:中国当代家居整理实践的知识生产与出版嬗变(1978-2024)
·[赵晨之]万物有灵论引入中国的知识考古与泛化·[张佳慧]从礼器到生活工具:婚俗家具现代化转型中的文化基因转译与价值共生
·[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
·[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张楚晗]从“冥判机制”探析佛教对中国传统礼制的适应
·[媛媛]关于中国灰姑娘型故事形成与传播路径的相关思考·[袁文军 袁宙飞]中国传统年画中的性别秩序
·[杨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研究·[杨赫]增进理解还是固化偏见:西方记者甘露德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与中国国际形象建构
·[徐宇恒 乔英斐]中国疾病污名化的历史演进与文化领导权博弈·[邢宝心]作为一种“过渡礼仪”的青年慢就业现象分析
·[吴珂]玩具研究批判与日本藏中国乡土玩具资料群补遗·[王圣亚]从习俗到交易:中国冥婚习俗的历史嬗变及市场形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