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王霄冰 林海聪]妈祖:从民间信仰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王霄冰 林海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2-02 | 点击数:27107
 

  三、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妈祖信仰

  近代以来,由于王朝时代的解体和崇尚科学、理性的现代思潮的勃兴,传统的信仰形式——无论是国家正祀还是民间信仰——都逐渐丧失了其生存的思想与社会根基。妈祖崇拜又退回到了基本以民间团体或个人为单位的民间信仰的地位,在大陆地区甚至由于政治的原因在一段时期内销声匿迹或者潜入地下。另一方面,立足于现代科学主义的立场,妈祖信仰又因其本土性和特殊性而成为从事民间信仰研究的中外学者所关注的焦点,自民国时期以来,相关研究层出不穷。[35]事实上妈祖信仰能够在当代重新获得社会与官方的认同,与海内外学人长期以来对它的深入研究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西方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从未间断过。

  当代大陆地区的妈祖信仰研究复兴于1985年,当时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调查组就得到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和文博界前辈王振铎研究员的支持与鼓励,对关于妈祖的真经、签诗、祭祀物品、碑刻、研究文献和符箓进行了搜集整理,并对各地的天后史迹进行了初步调查,形成了当代以来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献,拉开了建国后的妈祖信仰研究序幕。[36]莆田市在1986年与1987年举行了两次妈祖学术研讨会[37]。1990年,莆田召开“妈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首次邀请了台湾、美国、日本等学者与会。[38]在这期间,还有学者提出了“妈祖文化”与“妈祖学”两个概念。[39]此后,海内外学人开始共同致力于妈祖信仰的学术建构。近几年来,除了研究妈祖信仰的历史问题,还有学者将民俗旅游与妈祖信仰相结合,提出“妈祖文化产业”和“妈祖文化旅游”两个研究课题。[40]

  大陆地区之所以会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妈祖研究热潮,首先是得益于国家政府部门在1983年批示允许重建妈祖庙。同时,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妈祖信仰的民族凝聚力和传统文化价值,因此论述主要围绕湄洲妈祖祖庙展开,并对台湾信徒在两岸尚未形成“三通”时返回湄洲参拜这一“寻根热潮”的积极响应,希望以“祖庙认同”推动两岸的文化交流。再者,“妈祖信仰”本身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传播广泛,也为学界提供了多元的研究对象。总之,在海内外学界的共同努力下,“湄洲”成为妈祖信仰的神圣核心,带动了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也增添了当代妈祖信仰的诸多新兴文化元素,妈祖还得到学界的一次“褒封”:“海峡和平女海神”[41]。学术界对于妈祖信仰的定位也逐渐由“封建迷信”转变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2]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韩雪春】

上一条: ·[王霄冰]玛雅人的“他我”观念与纳瓜尔信仰
下一条: ·[刘衍文]前因后果,都写在脸上?
   相关链接
·华西民俗学论坛(2025)|“回向历史的民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蓉启幕·《民俗研究》:2025年第2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坚持尊重原则 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巴莫曲布嫫代表:坚持尊重原则,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2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民俗研究》:2025年第1期目录
·[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1期活动预告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杨德亮 金明艳]民俗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专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