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王晓葵
(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摘 要:有关遗产的研究论文,近年来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我们用“遗产”作为关键词检索论文的发表数量,同时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主题词检索,从1950年代到2017、2018年为止,可以看到两者相关的论文发表量从1997年以后开始增长,最近这些年比较稳定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准。
用遗产化时代和遗产化这两个关键词来理解我们当下是一个合适的视角。遗产化是把过去的遗存赋予意义和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当下的想象和判断评价过去的主体性行为,同时也是形构文化记忆的一种方式。遗产化的内容是过去的,因为它们都是历史的遗存。但是评价的理由以及主体都是当下的,而指向是未来的。这个过程的研究事实上涵盖了政治、文化、社会、法律、历史、物质和非物质等诸多的因素,我们把遗产化作为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现象,具体说来,现在人类可以把过去的行为和痕迹中的一切意义化和价值化,然后将其表象化。比如过去不会进入文物保护者的视野的那些废弃的矿山、旧厂房、战争遗迹、普通人的口述、节气、庙会,今天都可以把它以遗产指定的方式赋予意义和价值,这个现象形成了当代生活重要的文化景观。
关键词:遗产; 现代生活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