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仪式・记忆・精神:北疆民俗文学内涵探析
王佳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文学院)
摘 要:基于民俗学与符号学理论,从仪式、记忆与精神三个维度系统探讨北疆民俗文学的仪式叙事、记忆书写、精神表达,为全面呈现北疆各民族在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上的共性特征与互补内涵奠定基础,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支撑。在仪式叙事层面,北疆民俗文学通过对蒙古族那达慕、敖包祭祀等传统仪式的符号化书写,将民族文化表征转化为跨族群情感认同的媒介,激活不同民族的集体历史意识。记忆书写维度上,北疆民俗文学将个体生命经验嵌入中华民族历史语境,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交织中,构建起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基础。精神表达层面,北疆民俗文学通过刻画各民族在时代变迁中团结互助、共同奋斗的生命图景,将地方性知识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价值体系,实现民族精神与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因此,拓展多视角的北疆民俗文学考察,恰是在审美层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独特的实践范式。
关键词:仪式;记忆;精神;北疆民俗文学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