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5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5年会专区

[王佳]仪式·记忆·精神:北疆民俗文学内涵探析
  作者:王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5-10-17 | 点击数: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仪式・记忆・精神:北疆民俗文学内涵探析
王佳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文学院)
 
摘 要:基于民俗学与符号学理论,从仪式、记忆与精神三个维度系统探讨北疆民俗文学的仪式叙事、记忆书写、精神表达,为全面呈现北疆各民族在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上的共性特征与互补内涵奠定基础,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支撑。在仪式叙事层面,北疆民俗文学通过对蒙古族那达慕、敖包祭祀等传统仪式的符号化书写,将民族文化表征转化为跨族群情感认同的媒介,激活不同民族的集体历史意识。记忆书写维度上,北疆民俗文学将个体生命经验嵌入中华民族历史语境,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交织中,构建起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基础。精神表达层面,北疆民俗文学通过刻画各民族在时代变迁中团结互助、共同奋斗的生命图景,将地方性知识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价值体系,实现民族精神与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因此,拓展多视角的北疆民俗文学考察,恰是在审美层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独特的实践范式。

      关键词:仪式;记忆;精神;北疆民俗文学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辉]云冈石窟区域民众信仰口述史研究
下一条: ·[王嘉浩]《花镜》园艺智慧的传承密码与云南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制研究
   相关链接
·[王兴尧]文本·仪式·节日:春联风俗传说的文化叙事·[王楠]仪式叙事策略与地方性实践:基于大理剑川太子会的考察
·[王静怡]仪式实践与文化传承:基于岷县宝卷的田野调查·[王红莲]摆供:世俗食物的神圣化之路
·[陶坤]暴力与秩序:我国西南炸龙民俗仪式的文化逻辑与生存智慧·[覃钧婷]桂南壮族地区婚俗的仪式展演与历史作用
·[苏筱]数字篝火:锻造当代民俗熔炉的“游戏-仪式空间”·[沈俐琴]慎终追远与仪式重构
·[牛聪]从地方文化记忆到国家文化标识:赫哲族“伊玛堪”在“乌日贡”大会中的传承重构与功能特征·[孟令法]社会需求与信俗治理的失衡:民间信俗空间当代兴废的政策反思
·[吕文君]流动的祠堂:仪式中的宗族镜像与秩序再生产·[罗凯文]从鼓舞到遗产:安塞腰鼓的文化变迁
·[陆佳妮]基于“语象综合体”视角下的钟馗神话传说、图像与仪式的互动机制研究·[卢秋彤]作为仪式的游戏
·[刘艺萌]革命中的女性记忆塑造·[刘婷 高睿涵]空间分类与精神实践:武陵山区文化空间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价值意蕴
·[刘朋鑫]叙事增殖与文化调适:《目连三世宝卷》的变异书写及其社会关怀理路·[林玲]抗日战争时期炎黄神话的族源记忆和认同凝聚
·[林淳爽]仪式服饰符号的建构、强化和认同·[廖宇婷]融合性·庇护性·想象性:《格萨尔》民族信仰的三重属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