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融合性·庇护性·想象性:《格萨尔》民族信仰的三重属性
廖宇婷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摘 要:卷帙浩繁的《格萨尔》能够屹立千年、流传至今,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其在传唱过程中借鉴、吸纳与运用了宗教思想和民族神话,进而借助信仰的力量增强了自身的神圣性、崇高性,并凝聚了人民的民族认同情感。民族认同是支撑《格萨尔》源远流长的重要动力,也是赋予《格萨尔》强大生命力的重要保障,而宗教中所包含的诸多禁忌区别了《格萨尔》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确保了《格萨尔》信仰的纯洁性和唯一性,而重复举行的纪念性仪式又维护了《格萨尔》信仰的延续性和持久性。缘于此,文章从三个层面阐释了《格萨尔》民族信仰的三重属性,即早期以佛教与苯教元素在史诗中的融合来探究《格萨尔》信仰得以持久延续的缘由;从民族蕴含的排他性出发探赜《格萨尔》信仰的根基所在;从民族的想象性功能伊始分析《格萨尔》神话崇拜谱系的建立和经典地位的巩固。试图实现《格萨尔》研究从浮于表面的文本分析与简单阐释到对“缘何如此”“寻本探源”等根本性问题的追问与解答。
关键词:《格萨尔》;民族信仰;文化融合;精神救赎;民族认同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