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5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5年会专区

[王懂懂]“他者”民俗志:基于清代《顺宁府志》所载彝俗的考察
  作者:王懂懂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5-10-17 | 点击数:2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他者”民俗志:基于清代《顺宁府志》所载彝俗的考察
王懂懂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清代顺宁府地处云南边疆,曾一度被视为“化外之地”。随着明清移民的涌入和改土归流的推行,所谓“他者”的顺宁地区风俗逐渐出现“渐化汉俗”的趋势。以清代《顺宁府志》为研究文本,从“他者”视角考察顺宁府彝族民俗文化的书写特征及其历史意义尤为必要。其地方志的编纂多由官方主导,呈现了汉文化中心主义下的彝俗记录。通过《顺宁府志》中关于彝族生产生活、岁时习俗、礼俗及民间信仰的记载,分析“他者”民俗志的书写逻辑与文化权力关系。志书所载彝俗既反映了彝族社会的实际风貌,也隐含了汉文化对边疆民族的规训与改造意图。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民俗方面尤为显著彝汉文化交融的现象在岁时节庆、婚丧礼俗等方面尤为显著。《顺宁府志》作为“他者”视角的文本,不仅记录了彝族民俗的地方性知识,也揭示了中央王朝对边疆的文化整合过程,为理解西南地区民族关系与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他者;民俗志;彝俗;《顺宁府志》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东 蒋楠]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下一条: ·[王海翠]冀南地区的庙、庙会与“行好圈”
   相关链接
·[彭牧]现代性的他者、文化身份与美国民俗学的知识生产·[曹芮]四川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中的“礼俗互动”研究
·施爱东:学术工匠的个体民俗志·[张亦洋]癞女、鬼怪与他者:晚清以来小说戏剧的癞俗书写
·[王霄冰 陈科锦]民俗志的历史发展与文体特征·[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赵李娜]从“国家-民众”到“家庭-自我”:中国家庭民俗学的演进轨辙·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
·[乌丙安]完美提升民俗志编纂形式的新探索 ——《青海民俗志》序·[赵宗福]全面系统科学记述,彰显青海民俗文化
·[李建宗]书写青海民俗生活的皇皇巨著 ——简论《青海民俗志》·[朝戈金]民俗志书写探索的创新成果 ——《青海民俗志》序
·彰显青海民族优秀文化的力作《青海民俗志》出版·[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蔡磊]自我与他者:新媒体中武汉女人地域性格的呈现
·[王均霞]实践民俗志与女性民俗研究的一种可能性·[王晓葵]灾害民俗志——灾害研究的民俗学视角与方法
·[张锦鹏]闻香识人:宋人对进口香药的利用与他者想象·[王庆]土家族舍巴日仪式的田野民俗志——以古丈田家洞为中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