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周星 主编:《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作者:周星 主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18 | 点击数:13360
 

目录

上 册

导言 周 星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诸流派 刘锡诚
20世纪“民间”概念在中国的流变 陈勤建 毛巧晖
论蒙古族现代民俗学的形成与发展 色 音
从书面到口头:关于民间文学研究的反思 贺学君
“内在的”和“外在的”民间文学 吕 微
文本和生活:民俗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向 高丙中
从“传承”的角度理解文化遗产 周 星
天时与人时——民众时间意识探源 萧 放
“俗信”:支配中国民俗生活的基本观念 乌丙安
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衣食”民俗 韩 敏
成吉思汗龙年大祭的田野考察 邢 莉
日本民俗学学术史及研究法略述 何 彬
日本民俗学百年要略 蔡文高
日本民俗学的新视野——从两部日本民俗学概论谈起 王晓葵
日本民具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周 星
神奈川大学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独树一帜的物质文化研究中心 王建新
民俗学之存在意义——从村落社会发展起来的一门构想性科学 [日]小岛璎礼
展望比较民俗学 [日]小岛璎礼
名为“灵魂”的记忆装置——围绕“民俗”概念的素描 [日]小松和彦
现代社会与民俗学 [日]河野 真
民俗知识的动态性研究:冲绳之象征性世界的再考 [日]渡边欣雄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的对话——围绕“田野工作”展开的讨论 [日]田村和彦

下 册
韩国民俗学的发展和研究课题 [韩]崔仁鹤
韩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 [韩]朴桂弘
韩国民俗学的近况 [韩]片茂永
韩国和朝鲜神话研究之比较 赵 杨
民俗的时间、空间和近代的时间、空间——祭仪时空间的变化 [韩]李窗益
哭泣的文化人类学:韩、日、中的比较民俗研究 [韩]崔吉城
美国当代民俗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杨利慧 安德明
论欧美现代民间文学话语中的“民” 户晓辉
口头诗学与民族志 尹虎彬
语境中的民俗——美国表演理论述评 孟慧英
反反“民俗” [美]艾利奥特·奥里恩
为民俗学正名 [美]丹·本-阿莫斯
新展望之后:20世纪后期的民俗研究 [美]罗杰·D.亚伯拉罕
女性主义理论与民俗研究:20年迈向理论的轨迹 [美]玛格丽特·米尔斯
我是民俗学家而你不是——民俗学实践中泛化与分界的策略 对抗 [美]史蒂夫·J.蔡特林
民俗学在加拿大 [加]保利娜·格林希尔 [加]彼得·纳瓦埃斯
德国民俗学的回顾与展望 简 涛
民俗主义:一个概念的挑战 [德]瑞吉纳·本迪克斯
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秩序——来自民俗学的评论 [德]托马斯·亨格纳
地点·工作·身体:现代欧洲的民俗志——第34届德国民俗学会大会综述 吴秀杰
著、译者简介

后记·鸣谢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云南省编辑组:《云南方志民族民俗资料琐编》
下一条: ·叶涛:《中国民俗》
   相关链接
·[朝戈金]洛德《故事的歌手》:在古典学和人类学之间·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在山东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致辞·[王均霞]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野中的本土女性民俗学研究
·[王京]对中国民俗学学派建设的几点思考·[刁统菊]“田野作业”概念的发展史
·[朱梁灏]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与批判的日常生活研究述论·[郑甜甜]口头歌谣存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赵依铖]建构“民间”之声:塞西尔·夏普的民歌实践、文化政治及学术史的回响·[赵帅鹏]民俗物质性:从新艺术史到图像民俗的理论接合与跨界思考
·[张一帆]虚拟空间中的民俗: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传播特征与知识再生产·[张琼洁 苏紫祺]超越感官的阈限:一种感知现象学对表演理论拓展的探讨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张淇源]媒介养老:一种宗族养老传统的理论路径与可能
·[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余玮]“物”与民俗学史叙述
·[余静林 杨琳]共生理论视域下长江干流语言民俗的活态传承·[游红霞]谱系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
·[叶玮琪]实践民俗学视野下风俗教化的变迁与回顾·[许志超 黄清喜]表演理论视域下数字生态中民间叙事的转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