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超越感官的阈限:一种感知现象学对表演理论拓展的探讨
——以木板大鼓盲视艺人刘银河为个案
张琼洁 苏紫祺
(河北大学文学院)
摘 要:理查德▪鲍曼的表演理论强调,表演的本质是一种交流方式,通过作为媒介的感官通道传达,却并未涉及身体感官的异质性为交流带来的不同影响。本文聚焦“交流与感官”的关系问题,以木板大鼓盲视艺人刘银河为个案,通过对比其与师弟王银杰的表演差异,结合全盲说书艺人的表演特征,探讨感官机能的变化对交流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视觉受限时,刘银河采取了一种梅洛▪庞蒂所说的“身体之眼”的审视,构建了“寻画中人-寻他人-寻自己”的三层交流维度,由视觉的“可看”延申至身体的“可感”,再到身心的“可控”,进而构建起一种处境性空间,达成能看者与可见者的知觉耦合。从而得出,顺畅的交流并非具有全感官的单一形式,也并非感官逐一叠加才能获得最大值,而是超越感官的阈限,在全观统合下建立整体性认知。
关键词:表演理论;感知现象学;刘银河;感官阈限;身体之眼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