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媒介养老:一种宗族养老传统的理论路径与可能
张淇源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中心)
摘 要:在城市化、老龄化进程下,民俗学对养老问题的烛照,彰显出学界对日常生活思潮中民的“主体性”的深刻回应。在过往以家屋、祠堂为主要空间的宗族养老模式之外,“媒介养老”成为一种与具身陪伴相互补充的养老途径。文章从媒介形式变迁、媒介的接纳/调适、日常生活的实践战术、身体的延伸四个角度构建分析框架,并发现:宗族村落的孝道规范存在从经济至上到主体至上的情感照料取向,在这其间,媒介的“可见性”成为孝道评判的标准,但尽孝的媒介选择也受到了地方社戏传统、“闹热”记忆等传统惯性的制约。操控媒介成为一种策略:一方面它是老人群体获取更多具身陪伴时间的正当理由,另一方面也是宗族实现孝道代际流动的手段。最终,媒介化的最终指向是“身体的延伸”——它既通过点击、光纤模拟出一次次拜访的过程,又是对老人身体功能退化的“器官再激活”,缓解其因器官退化而产生的焦虑。这一框架的提出,一方面扩充了民俗学界“媒介化”理论的分析视野,另一方面也为民俗学界回应数字时代下同类民俗传统的裂变与调适,提供了可咨借鉴的参照路径。
关键词:媒介养老;媒介化;宗族研究;媒介民俗学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