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户晓辉]民俗与生活世界[1]
  作者:户晓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6 | 点击数:25891
 
 
 注释:


[1]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外民间文学关键词研究》(项目批准号:03BZW056)的一部分。
[2] 参看Wolfgang Kashuba, Mythos oder Eigen-Sinn? „Volkskultur“ zwischen Volkskunde und Sozialgeschichte, in Utz Jeggle, Gottfried Korff, Martin Scharfe, Bernd Jürgen Warneken (Hg.), Volkskultur in der Moderne: Probleme und Perspektiven empirischer Kulturforschung, S.471-473, Rowohlt Taschenbuch Verlag GmbH, 1986.
[3] 参看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第127页。
[4] 参看吕微:《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中的“性质世界”、“意义世界”与“生活世界”——重读<歌谣>周刊的“两个目的”》,《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3期。
[5]参看谢地坤:《走向精神科学之路——狄尔泰哲学思想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第85页。
[6] Roman Ingarden, On the Motives which led Husserl to Transcendental Idealism, Translated from the Polish by Arnór Hannibalsson, Ph.D., P.36, Martinus Nijhoff, 1975.
[7] Günter Hartfiel/ Karl-Heinz Hillmann, Wörterbuch der Soziologie, S.427, Stuttgart, 1982.转引自Harald Dehne, Aller Tage Leben: Zu neuen Forschungsansätzen im Beziehungsfeld von Alltag, Lebensweise und Kultur der Arbeiterklasse, in Jahrbuch für Volkskunde und Kulturgechichte, Achtundzwangzigster Band (Neue Filge Band 13), Jahrgang 1985.
[8] 参看Rosemary Lévy Zumwalt, American Folklore Scholarship: A Dialogue of Dissent, pp.99-123, Indian University Press, 1988.
[9] Johann Gottfried Herder, Volkslieder Übertragungen Dichtungen, Herausgegeben von Ulrich Gaier, Vorrede, S.24, Deutscher Klassiker Verlag, 1990.
[10] Johann Gottfried Herder, Volkslieder Übertragungen Dichtungen, Herausgegeben von Ulrich Gaier, Vorrede, S.60, Deutscher Klassiker Verlag, 1990.
[11] Regina Bendix, In Search of Authenticity: The Formation of Folklore Studies, Introduction, pp.34-35,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97.
[12] 《礼记·王制篇》:“天子五年巡守(狩)。岁二月……巡守(狩)……,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孔丛子·巡狩篇》:“古者天子命史采诗谣,以观民风。”
[13] 《〈歌谣〉周刊发刊词》,载王文宝编《中国民俗学论文选》,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第9—10页。
[14] 参看Harris M. Berger and Giovanna P. Del Negro, Identity and Everyday Life: Essays in the Study of Folklore, Music, and Popular Culture, p.4,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2004.
[15] 莫汉蒂指出,胡塞尔在《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Formale und transzendentale Logik)一书中把这个“已经给予的”感觉世界称为“感性[审美]的世界”(aesthetic world)。参看J.N.Mohanty,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cendental Philosophy, p.109,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85.
[16] 《〈民俗〉发刊词》(1928年),载王文宝编《中国民俗学论文选》,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第15页。
[17]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第145—146页。
[18] Edmund Husserl, Erfahrung und Urteil. Untersuchungen zur Genealogie der Logik, Redigiert und herausgegeben von Ludwig Landgrebe, S.11, Felix Meiner Verlag, 1972.
[19] 参看晁福林:《谈先秦时期的“民”与“俗”》,《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
[20] 参看Ferdinand Tönnies, Die Sitte, S.7-14, Frankfurt am Main: Literarische Anstalt: Rütten & Loening, 1909.
[21]西村真志叶:《日常叙事的体裁研究——以京西燕家台村的“拉家”为个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以下凡引,只注页码。
[22] Alfred Schutz and Thomas Luckmann, The Structures of the Life-world, Translated by Richard M.Zaner and H.Tristram Engelhardt, Jr., p.18,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73.
[23] 参看David Jary & Julia Jary:《社会学辞典》,周业谦、周光淦译,台北:猫头鹰出版社,1998,第230页。
[24] Helmut P. Fielhauer, Volkskunde als demokratische Kulturgeschichtsschreibung: Ausgewählte Aufsätze aus zwei Jahrzenten, S.372,Wien, 1987.
[25] Albrecht Dieterich, Über Wesen und Ziele der Volkskunde, in Gerhard Lutz (Hg.), Volkskunde: Ein Handbuch zur Geschichte ihrer Probleme, Einleitung, S.83, Erich Schmidt Verlag, 1958.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08-10-7 23:0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朱浒]作为历史叙事的生活世界
下一条: ·[丁国强]街头文化──城市的公共空间
   相关链接
·华西民俗学论坛(2025)|“回向历史的民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蓉启幕·《民俗研究》:2025年第2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2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民俗研究》:2025年第1期目录·[于敏]万玛才旦文学创作对民间文学的编译、化用与拓展
·[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1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杨德亮 金明艳]民俗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专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专题║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笔谈·[康丽]当代学科生产与民间文学的发展自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