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2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2年两会专区

[李刚]数字人文技术在民俗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作者:李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10-30 | 点击数:825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论文• 

数字人文技术在民俗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李刚
(北京中研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摘 要:数字人文技术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针对计算与人文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进行教学、研究以及创新的新型应用,大数据对学术研究的影响日益增强,数据库建设将为学术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式。在数字技术与人文科学研究逐渐开始进行融合的趋势下,中国民俗学者近年来已经开始深度参与到科技人文领域的工作中,在传统文化IP转化、节日文化网络传播、网络民族志、网络游戏创意等方面均有贡献。中国民俗学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数据存储与开发、构建资源数据库并辅以学术研究是一项探索性工作。通过在民俗学本体知识库、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知识库、神话母题编目数据库、史诗数据库、民俗资料数据库等案例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数字人文技术在民俗学研究中具体的构建思路、设计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成果产出。针对民俗学的数字人文、大数据应用需要学者具有问题意识、具有顶层设计能力、注重标准研制,有利于深度挖掘数字化价值的基础。从中国民俗学学术传统来看,当代民俗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田野研究;二是文本研究;三是田野与文本综合研究。如何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赓续和增补民俗学研究的学术传统,如何培养在数字人文技术的协助下建立民俗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是顺应学科发展趋势的研究方向,也为信息时代更好地利用科技服务于人文学科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能。
关键词:数字人文;民俗学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赖婷]神圣与凡俗:福州猴神信仰的多元面向
下一条: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相关链接
·[卢朝阳]民俗学研究的“地方化”探讨·[李欣然]童谣,游戏与操场: 艾欧纳·欧匹和彼得·欧匹的儿童民俗学研究
·[李琳 李小青]中国民俗学会40周年与多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兴盛·[刘晓春]人的历史比学科更长久
·[蒂莫西·坦盖利尼]民俗学显宏镜——计算民俗学面临的挑战·[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
·[郭海红]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民俗学研究·[吉国秀 郭晓宇]知识图谱分析的可能性与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王燏嶓]中国的非洲民俗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郭海红]共有资源视角下的环境民俗学研究
·[李靖]美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研究的理论之路·[刘春艳]疫情下的田野调查:对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再反思
·[王均霞]眼光向下的性别回应: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中的歌谣与妇女 ·[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
·[王加华]个人生活史:一种民俗学研究路径的讨论与分析 ·[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
·[王晓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学研究·[王加华]个人生活史:一种民俗学研究路径的讨论与分析
·关西学院大学世界民俗学研究中心·[林继富 李晶]本土与西方:胡适民俗学研究方法的抉择与应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