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5骞�5鏈�18鏃� 鏄熸湡鏃�銆�铔�銆�涔�宸�骞� 鍥�鏈�寤�涓€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本网公告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本网公告

“首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在复旦大学举行
  作者:纪秋悦 赵希 黄亚欣 殷志华   摄影/图:黄亚欣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7-24 | 点击数:52409
 

  7月12日上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泳超老师为学员们讲述了他对于仪式文艺的学科思考。陈泳超教授分享了自身研究思路的转变,并提出功能导向的“仪式文艺”概念。陈教授指出,对于宝卷等依附于仪式之中的民间文艺形式,其文本与表演固然值得探讨,但更应关注其功能,将其视作民众生活世界中民俗实践的一部分。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功能即为实用功能,只有在了解仪式文艺文本功能的基础上,才能充分理解文本的建构方式。以常熟宝卷为例,民间将其分为素卷、荤卷、冥卷、闲卷、科仪卷,在仪式中承担不同功能;且宝卷文本具有流动性,一方面体现在宝卷文本内容随实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同一种宝卷的功能也随演唱时间、区域、仪式场合等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最后陈教授列举几个宝卷研究个案,充分展现出功能导向下的仪式文艺研究所蕴含的研究价值与丰富内涵。

  7月12日下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丽老师带来了“女性主义与民俗学”的精彩分享。首先,康丽老师以朱迪斯·巴特勒的著作《性别麻烦》为起点,指出了社会话语的“展演”(performance)对于性别的建构作用,并梳理了世界历史上女性主义运动的三次浪潮。进一步地,康丽老师举出一些最近的个案事例生动而立体地展现了当下社会语境中女性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民俗学科研究与建设中女性主义可能发挥的作用。康老师指出,性别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个体与群体、与社会、与整个人类发生权力关系的一个平台,而女性主义者对于性别平等的强调、对于差异的包容和对于现存不平等的反思,都是为了让世界的运行变得更好,这也是民俗学建构需要与女性主义结合的原因所在。

  7月13日上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中研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刚老师以“数字人文作为一种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与案例”为题,为本次研修班带来了一场别样的技术普及。李刚老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民俗学会的网络建设,对于如何将先进技术应用于人文科学的发展,也有许多心得。李刚老师梳理了数字人文概念的定义、起源、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还有其可能提供的技术支持,并列举了几种有效案例,如历史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中文分词、知识图谱等,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时代更好地利用科技服务于人文学科建设的可能。

  7月13日下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刘晓峰老师以“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看中国节日”为题为学员授课。讲座中,刘晓峰教授充分阐释了时间和节日的关系,认为理解时间是深入理解节日文化的前提。他指出,古人对于世界的想象与今人不同,而在各种想象下构建的不同时间文化背景下的节日,其内容、价值都有所差异。刘教授还对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时间空间化、空间时间化、时空一体化是中国文化中时空观的重要特点。此外,刘教授还以他在日本多年的留学经验和日本文化史研究经历为基础,为学员们展示了中日文化中时间和节日观念的诸多面相。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高校民俗学、民间文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即将开班
下一条: ·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年会开幕
   相关链接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专题║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笔谈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第三届泰山文化与泰山文献高级研修班招生启事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辽宁大学成功举办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会议
·[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康丽]概念张力与学术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学科建设的思考
·[陈趣联]非遗难题与高校学科建设·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青年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褰撳墠鍦ㄧ嚎2405浜� | 浠婂ぉ璁块棶104876娆� 鎬昏闂�224707811娆�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