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9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9年会专区

[赵振坤]韩国民俗学对“民”与“俗”的研究
  作者:赵振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20 | 点击数:2726
 

 

中国民俗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
 
韩国民俗学对“民”与“俗”的研究
赵振坤
云南师范大学
摘 要:韩国民俗学诞生于上世纪日本殖民时期。由于受到日本殖民政府的压迫,韩国民俗学从一开始便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英美或德国的发展道路。首先,韩国民俗学最初对文化传承主体“民”的定义是殖民地人民。韩国光复后,韩国民俗学将“民”的概念修改为不分社会阶层的全体韩国人。其次,由于对民俗学研究对象存在认识误区,韩国民俗学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了反思阶段。从这一阶段开始,学界的热议话题变为“俗”。虽然大多数韩国学者主张民俗应包括新生的城市民俗,但由于国家文化政策的干预,抢救民俗学和“恢复原型”的话语也有大批支持者。分析这些研究视角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氛围有助于实现两国学界的深入对话。
关键词:民俗学史;韩国;传承主体;研究对象;文化政策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赵丽莉]赛珍珠《大地》中生育俗仪的淮畔地域风情
下一条: ·[郑东伟]国内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综述
   相关链接
·[李闪闪]重新发现黄石·[叶涛]学科史、学术体制与学科发展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包汉毅 桂书杰]德国民俗学史上的“礼俗互动”·[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刘嘉瑶]非遗保护发展中的二元主体博弈探析·[郑然鹤 庞建春]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教育的现状和启示
·[意]朱泽佩·科基雅拉:《欧洲民俗学史》·[李子贤]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
·[谢中元]非遗传承主体存续的文化社会基础 ·[徐娅玲]韩国民俗符号中的“女神性”
·[李姿莹]隐形的桥梁:中国民俗学的福建时期·[郑文换]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化旅游开发的乡村振兴之路:以韩国河回村为例
·[丹·本-阿默思]民俗研究的历史:我们为什么需要它?·朝韩申遗合并,传统摔跤希日木列入非遗名录
·[李子贤]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张晖]韩国蛇郎故事的叙事结构分析
·[张志娟]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论纲(1872-1949)·迄今已有175个国家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