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遗产》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学刊物《遗产》

《遗产》征稿启事
  作者:南方科技大学《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6-26 | 点击数:33054
 

   《遗产》系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创办,是建立在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基础上的跨学科、综合性学术辑刊。本刊每年出版两辑,使用语言以中文为主,主要刊发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学术信息、学术评论或专题讨论,旨在打造高质量、高水平、高规格的国际化文化遗产研究平台,推动构建“大遗产”研究格局,促进文化遗产研究学术共同体发展。

  《遗产》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遗产概念为标准,涵盖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农业、工业及技术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文化景观、传统工艺技术与传统等领域的研究,侧重遗产批评和理论、遗产与日常生活、遗产与现代化、遗产与东西文化交融、遗产与技术、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等跨学科研究。目前已出版第一辑,即将被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录。诚邀各学科作者投寄未曾在公开出版物或网站上发表过的稿件!一经录用,稿费从优!

投稿须知

  为便于匿名审稿和通讯联系,请仔细阅读投稿须知,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格式调整:

  (一)首页。共计11项:①标题,②作者姓名,③工作单位,④内容摘要,⑤关键词,⑥作者简介,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号码,微信号,电子信箱。①—⑥项,请附带英文,以作对照。

  (二)正文。另起一页,文中所出现的新的外来名词和术语、新的著作名和人名,请附英文原文。如文章属于科研立项成果,请加脚注,并说明项目名称、批准文号以及本人所承担的任务。

  (三)关于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1)标题要简短,尽量少使用副题,以20字为限。(2)内容摘要350—400字,用第三人称叙述主要观点和基本结论,不要作自我评价。(3)关键词3—5个,以能迅速、准确地搜索到该篇论文为原则。(4)作者简介内容依次为:姓名,学位(学士、硕士、博士),服务单位,职称,主要研究领域,代表性著作。

  (四)关于引文注释。根据国际通行的英语论文书写“MLA格式”,兼顾华人读者阅读习惯,引文标注采用脚注形式,用阿拉伯圈码(①②③……)统一编码,编码置于引文右上角。具体格式是:

  (1)专著依著者、著作名(外文用斜体)、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来标注。例如,钱穆:《庄子纂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第18页。

  (2)期刊文章依作者、文献题名、刊名(外文用斜体)、年期、页码标注。例如,周永明:“路网•互联网•丝路网”,《遗产》1(2019):63—76。

  (3)报纸文章依作者、文献题名、报名(外文用斜体)、日期标注。例如,傅斯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莅平”,《北平晨报》,1933-01-15。

  (4)析出文献依作者、篇名、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编者、卷次、页码标注。例如,张宇燕:“制度经济学:异端观点”,《现代经济学前沿》(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汤敏、茅宇轼主编,第2集,第227页。

  (5)古籍依朝代(前后用中括号)、著者、文献题名、版本或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或卷次标注。例如,〔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第2738页。

  (6)译著依国别(前后用方括号)、作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译者、页码标注。例如,[美]斯塔夫•阿里诺斯:《全球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吴象婴、梁赤民译,第67页。

  (7)凡征引过的文献已在正文注释中注明者,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五)关于篇幅。“学术论文”为8000-12000字(特别稿件另行商定),“学术评论”或“专题讨论”为3000-5000字,“学术信息”为4000-6000字。

  (六)关于审稿。稿件审核时间为两个月,自稿件投递之日起两个月内未收到回复者,可自行处理。

  (七)关于稿酬。被录用的所有稿件,在期刊出版后均支付稿酬。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费一次性付清,优稿优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heritageed@163.com

  本刊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203室《遗产》编辑部,邮编:518055

  联系电话:0755-88015806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SUSTech社科” 2019-06-26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遗产》首发式隆重举行
下一条: ·《遗产》 :第一辑目录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2024年第4期目录·《文化遗产》:2024年第3期目录
·[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遗产》 :第九辑目录·《遗产》 :第八辑目录
·《遗产》 :第七辑目录·《遗产》 :第六辑目录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文化遗产》:2024年第2期目录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