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刘魁立:在第十五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作者:刘魁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0-19 | 点击数:4946
 

按:第十五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于2018年7月13-15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会议由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会长方李莉教授致辞,刘魁立研究员就大会主旨发言,来自全国3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位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提交论文并参会讨论。会后辑录了第十三届和第十五届的部分获奖论文和参会的研讨论文,贴合“技术与民俗”的主题,结集而成《民俗传承与技术发展》,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将于近期上市。刘魁立先生此番发言为论文集序言,2018年9月29日会议录音经作者审定。


  各位尊敬的年轻朋友,你们好!我年纪大了,在很多方面不如你们。我觉得,要我说点什么对大家有所启示的东西,我说不出来。今天早上坐车来这里参加会议的时候,我问宋颖博士,希望她给我一些启示。她说,您有一次在谈话中对我讲过技术和民俗区别的话题。这也是今天会议的主题。说完,她从手机上找到了当时的记录。既然她给我了这样的提示,我好像就有话说了。

  今天和大家相见,我觉得很高兴,因为我也是从这样的年岁走过来的。在这样的会上,就不免会有“并非是伤感的而是快乐的”回忆。

  我有这样几个想法和大家交流。第一,说说传承和传播;第二,说说我所理解的研究;第三,讲一个关于研究方法的故事;第四,说到今天会议的主题。我怕自己说乱了,归纳了这几个要点。

  1、说说传承和传播

  前两天在中国传媒大学参加以传播为议题的研讨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的嘉宾和文化部非遗司的官员们让我来讲传播,实在有些为难。我就在这些大家面前讲了一个故事。我说,以前有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请教,什么是诗歌,什么是散文?被问的人说,你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应该知道。问的人说,我怎么是专家?我不知道才问你。被问的人回答说,你唱歌吗?唱歌。你说话吗?说话。你说的话就是散文,你唱的歌就是诗歌。你说了一辈子的散文,唱了一辈子诗歌,散文和诗歌你都做到家了,还来问我。在讨论传播的会上,面对诸位传播大家,来讲传播问题,实在很为难。

  我对传播有那么一点想法。我认为传播是个了不起的事情。文明的推广、文化的赓续,靠传承,但是也靠传播。一种文化事象的传承,更多是传承人群的事,而有了传播,才会使它变成整个社会的事情。推进文化向前发展,是要靠整个社会群体的巨大力量。而号召、呼唤和动员这种社会力量的,是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讲话是传播,发表文章是传播,连走路都会有传播的意义。为什么?我早上去买菜,这个时段大家都急着上班,车很多,行人也多。我的住处附近,是一个交通枢纽。十字路口旁边有几个协管告诉人们,大家要爱惜生命,红灯不能走。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信息的扩散,他把这个信息告诉大家。在机动车道变灯让一侧汽车直行或左转的时候,这段时间另一半路没有过路的汽车,路是空闲的。这时有的人就以身试法,走过去了。走过去的人用自己的行为传播了另一个信息:虽然是红灯,但是可以走。很多人就跟着走了。有的人没动,是听了协管传达的信息,守规矩。假如大家都这样走过去,就会建立起一种破坏“红灯停,绿灯行”的坏习惯。就是说,一看没车就走过去,万一出事怎么办?可见,传播不是一个人的事儿,是我们大家的事儿。总而言之,传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巨大的功能和作用:传播可以推进文化发展,使之发挥更大作用;传播会丰富广大人群的文化知识,从而提升热爱文化的深厚情感;传播促进文化交流、借鉴,从而推动其发展和推广,把部分人的智慧、技能和活动推广到整体社会,为大家所共享、共爱,使某个地域或民族的文化具有全人类意义,受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关注、共享和保护。

  2、说说我所理解的研究

  刚才所说的这些话,和研究有什么关系吗?有关系。传播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研究者的一项任务。整个社会全都在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做着传播。我们身处社会之中,彼此之间关联着,也都参与着传播。写文章和讲话都是在传播大量的信息。如果分析一下,有些信息是以前就有的,是人家已经传达过的老信息、旧信息。要传播这种信息,扩大其影响,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实践,媒体可以这样做。而我们作为研究者,就应该在原有的信息基础上创造新的信息。这样才叫研究。即使再小的新信息的创造,也算是发明和发现。这样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既然是研究者,就不应该满足于总是承担传递旧信息的搬运工,就不应该是旧信息的搬运工,而应该成为新信息的创造者。这是我们做研究的人的使命和应该追求和目标。也许一时达不到,但是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这样做我们才不枉做一个研究者,才能对学术、说大一点,对民族、对人类做出些许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位研究自然辩证法的老学者也是老领导,于光远。在他80多岁时参加了民俗学会的一个会,家人开车送他来参加会议。大家都很惊讶,这位老先生怎么坐着轮椅就来了,我们没有发邀请啊?这件事离现在应该有二三十年了,我记不太清具体时间了。他在会上开口就说,今天我非常高兴,我没有接到邀请,但是我觉得你们做的事很重要,于是看到你们发出的会议信息就赶来了。我想讲一下自己的思考。他说,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可能把他统辖领域的学问都掌握,即使他想努力这样做也做不到,有些细节或许对他也并不那么重要。但有一个问题是他必须努力去钻研的,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重要性学”。一位领导者管理的工作对象有许多细节他可以不知道,但是在他管理的领域里,他应该知道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

  我想,我们作为研究的人,在面临很多课题时,也要有这样一个本质上的、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这个叫“重要性学”的本领。通常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就要有这样的思考。选择课题往往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时尚,是热门,这样说太俗气了,大概就是社会需求吧。因为,这个时候,这个题目,大家都在讨论,我们也去讨论。这是选题的出发点之一。还有一个是我好奇,我有这方面的求知欲,个人情感在起作用。需求和爱好,这些都会左右我们的选题方向,歧路彷徨,不知道往哪走。但是,在这个时候,“重要性学”应该要成为思考问题的主心骨。我这一生追求什么,要在哪个方面提供新的信息,有创造,有发明发现。这就是我所想说的传播问题和研究问题。

  3、关于研究的方法

  大概在和大家同样年纪的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分析”,什么叫“研究”。也像比各位还年轻的学生那样,不知道做研究应该往哪里走。这个时候,我就去请教我的老师,问他如何做研究。他说,你以为我知道,其实我也不知道。你去读书,读了一本就知道第二本要读什么。读到第五本书的时候你就大体知道这个领域的一般情况了,这就是我首先要告诉你的方法。实际上,他是告诉我,要自己去探求、去摸索,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己体会是很重要的。于是我就开始读书。

  我读到一本关于莎士比亚的研究著作。这位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说,莎士比亚其人目前说不清楚,有多种揣测。暂且把作者是谁的问题放在一边,我们也可以来分析他名下的许多作品:哪些是出于一人之手,哪些又不是;出自一人之手的,哪个在先,哪个在后。他说,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位研究者认为这是早期作品。根据是什么呢?他说,例如《李尔王》,悲剧的因素早就埋在那里了,但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这样。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家是世仇。蒙太古有个儿子,罗密欧;凯普莱特有个女儿,朱丽叶。罗密欧去参加一次舞会,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戴着面具,偏偏爱上了朱丽叶,彼此并没有认出来。世仇两家的子女是无法结合的。朱丽叶请神父帮忙,帮着他们两个举行婚礼。这期间,朱丽叶的堂兄知道了这件事,去找罗密欧决斗。罗密欧觉得不能这样做,就拒绝了。罗密欧的朋友说,这是关系到荣誉的大事,于是代他去应战,结果被刺死了。罗密欧为给朋友报仇,把朱丽叶的堂兄也刺死了。这样一来两家的仇怨更深了。经法官判决,罗密欧被放逐。朱丽叶的父亲要将朱丽叶嫁给其他贵族。她不同意,就去找神父求助。神父给了她一种药,让她在几天内昏迷不醒,像是死了一样,过了这段时间还会苏醒过来。她服了这个药,大家都知道她死了。神父找了仆人去告知罗密欧实情。可是这个人在路上被灾情耽误了,这个信息没有传给罗密欧。罗密欧并不知道其中的隐情,只听说朱丽叶逝世的消息。他赶回来看到爱人已经死了,就服下毒药,真的死去了。朱丽叶醒来之后,看到罗密欧为自己殉情,就拿罗密欧的佩剑自杀了。结果,两家的世仇就此得以消解。剧情的发展看起来非常自然,可是这位研究者却在其中找出问题。

  我们的古人说,“读书须得间”,要找到缝隙。读书如此,做研究也是如此,要找到缝隙。这位作者说,如果两家的世仇想真正得到解决的话,何必要把自己的孩子拿出来做牺牲。他举了几个细节:如果朱丽叶早些醒转过来,药性解除了,悲剧没了,世仇就不可能消解。如果仆人及时赶到,告诉罗密欧真相,悲剧也不存在。如果罗密欧返回时神父在场,他会说明原委,两个相爱的青年完成婚礼,远走他乡,这出戏就会成为喜剧。如果罗密欧自杀后神父没有因为害怕而逃走,朱丽叶也不会拔出佩剑自刎,剧情发展的结果也会不一样。于是这位研究者得出结论说,写出《李尔王》那样早就种下悲剧种子的故事的人怎么可能写出这种幼稚的东西。在剧中我们看起来很自然的事件发展,一切都是建立在偶然性上的。所以他说,《罗密欧与朱丽叶》肯定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早于《李尔王》等其他悲剧。也许他揣测的不对,但是他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研究,什么是研究的方法。研究,要翻过来调过去地看,不断地寻求那里的问题,有些具体方法会使我们长时间受用,能够帮助我们在迷茫中寻求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

  4、关于“技术与民俗”

  最后,回到今天研讨的主题:技术与民俗。因为没有研究,只能简单说几句。

  我们大家现在都是在一定程度的富足和便捷中生活,我们也追求生活的富足和便捷。想想看,过去物资匮乏,现在比过去富足多了;过去我们烧火,是蹲在灶前,往里添柴,现在我们可以用电、用煤气和天然气,便捷多了。在提到“技术”的时候,无论是工业技术、农业技术、以及其他一切现代技术,我们关注最多的是,它们能提供多少产品和多少便利。技术不大会包含我们“民俗”能够提供的情感。严格地说,民俗的一个核心要素是情感。节日是情感的表达,民间歌舞是情感的表达,甚至连制作和使用工艺品也包含着浓重的情感因素。满足情感需求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富足和便捷”固然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生活在“快乐”中,那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当然,富足和便捷也会提供快乐,但是富足和便捷不都是快乐的,快乐才是我们整个人生真正有幸福感的要素。而这种快乐,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当中存在的。

  很多年以前,我曾经坐火车去莫斯科,这五六个昼夜,周围都是生人,基本不会搭讪说话的。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边防军官。路过贝加尔湖边的一个小站,站台上有很多俄罗斯老年妇女会拿出一种特殊的熏鱼来卖。这个熏鱼的做法是把一种别处没有只在贝加尔湖生长的鱼先腌了、煮了,再烤,所以吃的时候,整个刺拔出来之后,连外面的鱼皮鱼鳞和里面的肉一起吃,非常香。我买了几条,我就和这个军官分享。鱼并不重要,那只是个媒介。我们两个人完全不认识,但是有了情感交流,一路上大家才那么快乐。

  所以,我就想,无论到什么时候,人总要和自然打交道、和社会和人打交道、还要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打交道,也就是说,人总是在民俗当中生活的。民俗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民俗可以提升我们生活的幸福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各位所从事的民俗研究事业,是能够为人们带来快乐、带来幸福感的。各位是传递这类信息的人,是来创造这些新信息的志愿者,是在人生路上不断进取力求发现的一批民俗研究者,我非常羡慕和敬佩各位。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郭婧雅]略读高彦颐《砚台的社会生命:清初的工匠和学者》
下一条: ·[毛巧晖]民间文学的时代性及其当下意义
   相关链接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4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3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