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克里斯蒂安·布隆贝格]作为世界观和仪式的足球比赛
  作者:克里斯蒂安·布隆贝格   译者:何少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09 | 点击数:7161
 
 
  足球确实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仪式,其中神秘的宗教性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然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得以表现。一位球迷曾对我说,他在赛前要祈祷,即便他本身不是运动员。这种矛盾的行为是一种“只表达出一半的思想”(Lenclud 1990)。正如古希腊人相信他们的神那样,球迷和球员都相信和解礼仪;他们也如同罗马人一样,是“虔诚的”,并企图借此能够战胜命运。长话短说,我们不能把这种仪式看成是深度的宗教信仰,仪式实践在这里要高过信仰本身。仪式的无意义性也是仪式的一部分。
 
  先把这种宗教式的行为抛开,人们会问这种和解礼仪究竟与何者相关。它肯定不是来自一种折衷的、教条主义的信仰体系,而是与一种追求固定联系(例如球衣以上数字与成功的关系)的思想有关,可以从这些人的眼中感受这一点。用弗雷泽的术语讲就是,这些行为具有法则上的相似性。在球员中,守门员和前锋是最需要神的:他们必须迅速作出决定,他们的幸运悬于一线间。对于他们来讲,知名和默默无闻存在巨大差别。为了控制命运实现愿望,最热情的球迷对于自己服装甚至内衣的选择都非常注意。其中一些人随时带有具有俱乐部标志的物品(围巾,圆珠笔,纪念章等);一些人将自己的家布置成一个圣地,其中不仅保存着被视为圣物的门票等,还有他们与偶像球星的合影或录像。
 
  足球似乎处于不同的思维方式边界上。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包含了寻求帮助和驱散厄运等种种手段的“仪式聚集者”。对于仪式信奉者来说,存在一个能决定事物发展的另一个世界,而这些零星的宗教性便是一种生动的证明。不需要强调这种观点是多么的脆弱。一方面,足球世界中人们所信仰和祈求的经常是值得怀疑的。如尤勒斯·雷纳德(Jules Renard)所说的:“我对生命一无所知,但这不代表上帝也是这样。”另一方面,人们不能忘记,足球并非是一种具有独特思想结构的世界,它只是借鉴了众多其它仪式的、宗教神秘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
 
  最后,人们对足球的狂热和对宗教的狂热一样,都具有共同的仪式性特征,然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重要的仪式通常通过庆祝的形式来表现。在足球世界中通过人们手牵手和面带笑容得以体现,在比赛中,悲剧与喜剧、坚信与怀疑、团结与退缩、仪式与表演、对集体道德责任的承担与逃避、日常社会秩序与等级之间不断发生着变换。
 
  与宗教系统相反,足球及其创造出的热情并没有组成一个信仰和行为的独立联合体。仪式化行为在这里,并用比赛的方式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在特纳看来构成了仪式基础的动作及其作用的联系,在其中是模糊不清的。如果一场足球比赛可以像一场由主事者和助手所主持的典礼一样能分解成为若干步骤,那么就无法对每种行为和感受的种种表象作神秘或象征式的解释。这是一种没有“解释”的、“做大于说”的(Lévi-Strauss 1964,1971)、只表达了自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仪式——然而其目的是什么?
 
  我们通常希望仪式能唤醒我们对存在的终极含义的理解,告知我们即将到来的事件,保护我们的幸福,为我们带来幸运。这种对世界的先验式表达,从首要原因到最终目的,或对我们生活变化的疑问,在足球中是不存在的。与宣告我们将会从世间得到拯救的一般宗教——政治的救世主主义也是如此——的不同之处在于,足球并不向人们允诺一种美好的未来。相反地,它只是对让人感到疲乏的日常生活,用所有大型仪式的特点对其进行装饰和美化。即便足球对我们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的问题完全没有帮助,它也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是谁,并以此将构成我们社会的基础价值进行神圣化:我们所拥有和梦想的身份、竞争、表演、在个人和集体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命运、不公和欺骗。按照现代的定义,这种仪式与传统典礼和文化存在两种本质差别。其一,它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地被一再重复。其二,它快速地变换自己的偶像,以至于显赫一时的球星可能很快被人所遗忘。这种在仪式中表现出来的不稳定性,非常准确地象征着我们当今世界的两个特点:不安全性和面对价值与命运的人性的脆弱。
 
  聚集了大量人群的大型足球比赛或其它类似的大型活动证明了集体意识的长期存在,它们把很少在另外一些重大事件中出现的四种特性联结起来:第一,足球比赛代表着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些最突出的特征;第二,通过将“我们”与“他们”的对立使整体和部分两极分化;第三,一个无论在球场上还是在观众席中的群体,拥有可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机会;第四,由于其多面性,它为自己提供了多种解释方式的可能。
 
  足球由于其复杂和自相矛盾的属性,既不是一种单纯的表演活动也不是一种固定的仪式。它是一种时代的象征,在这个时代里群体生活的等级制度被完全混淆。事实上,我们也应该对其它已被理解为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传统的”仪式进行研究,因为我们可能在分析中忽略了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
 
  (本文原题为“Fussball als Weltsicht und als Ritual”,载于Ritualtheorien.Ein einführendes Handbuch,Andréa Belliger&David J.Krieger(Hrsg.),Wiesbaden:Westdeutscher Verlag 2006:285—301.译文原载王霄冰主编《仪式与信仰——当代文化人类学新视野》,民族出版社2008年,92-109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谷子瑞】

上一条: ·[林行止]“人食人”的考辨
下一条: ·[简涛]节日行为的社会系统:阿村的复活节
   相关链接
·[于晓雨]泰山庙会时空中的传承与变迁·[郑甜甜]口头歌谣存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赵思晗]符号与仪式的互动·[张赵]情感补充与风险防范:冀南地区的疾病叙事及仪式治疗实践
·[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
·[于佳卉]下山东请九郎:功能导向下烧香香卷的边界重构·[尹凤仪]汉将庙厌镇霸王潮的传说与信仰
·[姚苏笑]角色功能、故事类型和仪式:《日瓦戈医生》中的民间文学书写·[肖慧]徽州鱼灯的仪式展演与互动传播研究
·[吴竞尧 牛乐]“艺术在地化”与“在地化的艺术”·[王兴尧]文本·仪式·节日:春联风俗传说的文化叙事
·[王楠]仪式叙事策略与地方性实践:基于大理剑川太子会的考察·[王静怡]仪式实践与文化传承:基于岷县宝卷的田野调查
·[王佳]仪式·记忆·精神:北疆民俗文学内涵探析·[王红莲]摆供:世俗食物的神圣化之路
·[陶坤]暴力与秩序:我国西南炸龙民俗仪式的文化逻辑与生存智慧·[覃钧婷]桂南壮族地区婚俗的仪式展演与历史作用
·[孙岩 Любовь.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Одзял]“石化”意象的文化隐喻:俄罗斯远东地区那乃族博隆湖传说中“人-石转化”的人类学解读·[苏筱]数字篝火:锻造当代民俗熔炉的“游戏-仪式空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