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二十四节气

首页民俗学专题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大暑
——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作者:记者 王学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7-22 | 点击数:2136
 

黄卓绘

  7月23日,将迎来大暑节气。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节气。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谚语有云:“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此时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因此,农家顾不得避暑,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最充满希望的时候,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双抢”战斗,已经在烈日下拉开序幕。另外,我们也要看到,大暑时节是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时节,抗旱、排涝、防台风的任务十分繁重。

  【物候】

  古代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古人对自然物候的观察虽然细微,但限于整体科技水平的限制,对生物的认识没有今人那么深入,往往会产生一些误会。比如,盛夏时节的萤火虫,因产卵于枯草上,孵化以后从枯草中飞出,被古人误会为是腐草变成的,即为“一候腐草为萤”;大暑时节,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大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是为“二候土润溽暑”;自入伏以来,风雷暴雨时而大作,大暑时节更加肆掠,然而到大暑后期,每一场雷雨之后,大地的燥热似乎都会悄然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此为“三候大雨时行”。

  【民俗】

  喝暑羊: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枣庄是山东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麦收结束,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初过,人已疲惫,该休息休息,享受享受。农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个新麦馍馍,狠狠心,杀只羊,也不舍得自己吃。于是,当地人在这一天,会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营养学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必然全身大汗淋漓,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除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送“大暑船”:这个活动在浙江台州一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按照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长8米、宽2米,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的人群。“大暑船”最终将被送至码头,举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吃凤梨:大暑期间,我国台湾地区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禁忌】

  “大暑无汗,收成减半。”大暑日忌讳天不热,否则庄稼会歉收。

  “大暑没雨,谷来无米。”大暑日忌讳不下雨。大暑不下雨,稻子将得不到充分的水分维持其生长,秋后稻谷就是干瘪的。

  【赏鉴】

  登殊亭作

  元结(唐)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萤

  徐夤(唐)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养生】

  大暑与小暑同为炎热时节,养生之道基本差不多。让我们一起来纠正几个夏天的坏习惯吧。

  坏习惯一:饭后饮用冷饮或冰品。因为天热,很多人喜欢饭后喝冷饮或吃冰品。但是,一支雪糕有280卡热量,一罐冰咖啡有115卡热量。身体要消耗掉100卡热量,需要爬楼梯27分钟或走路1个小时,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喝白开水或矿泉水。

  坏习惯二:过量食用水果。夏天是水果盛产期,一般人对水果没有戒心,会大吃特吃。事实上,水果中的糖也会让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升高。聪明的选择应该是多吃蔬菜,水果的分量少一些。

  坏习惯三:把鲜奶当水喝。夏天天气热,有些人会把鲜奶当水喝。但是已有研究指出,高蛋白质会阻碍钙的吸收,因此喝牛奶要适量。

(原载于《中国文化报》2015年7月22日第7版)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二十四节气:小暑
下一条: ·二十四节气:小满
   相关链接
·[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
·[刘魁立]非遗传承: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巴莫曲布嫫]将青年的声音带到非遗保护最前沿
·[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数字环境中的非遗保护:互联网失序治理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杨秀]让年味儿重新浓烈起来·《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
·[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