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5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5年会专区

[徐心怡]非遗直播带货中的“魅”的现象剖析:非遗直播带货的民俗主义实践
  作者:徐心怡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5-10-18 | 点击数:8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非遗直播带货中的“魅”的现象剖析:非遗直播带货的民俗主义实践
徐心怡
(江西财经大学)
 
摘 要: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背景下,非遗面临着文化隔阂、传承断裂以及现代消费文化的冲击。非遗直播带货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将非遗技艺和产品直接呈现给观众,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之间的界限。这一文化实践的本质构成了民俗传统进行现代化实践的创造性运动。[ 李向振.作为文化事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外价值实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研究聚焦于非遗直播带货中“魅”的现象——非遗在特定媒介化的场域中,通过数字平台所激发的、吸引受众并促成文化认同与经济转化的综合特质,以民俗主义理论为切入点,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东方甄选非遗专场”等代表性案例,旨在揭示“魅”在非遗直播中的动态实践过程(建构-祛魅-复魅)及其内在机制,探讨其对非遗活态传承与文化本真性的影响。

      关键词:民俗主义; 非遗直播;魅;文化本真性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徐胜男]茅山华阳洞“小儿化龙”传说佛教文化内涵论析
下一条: ·[徐伊雯]水陆画艺术解构新诠
   相关链接
·[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郑立洋]民俗主义视域下网络小说《道诡异仙》文本解读
·[闫睿欣]作为视觉符号的簪花围:拍照体验中的民俗主义与意义再建构·[孙妍]口头传统与民俗主义的互动共生
·[贾琛]制度下乡与民俗研究新方向·[付晓丰]从技术祛魅到新民俗建构:中国婚礼摄影的现代实践与文化重构
·[黄艺兰]晚清民国时期伐树遭报故事的“祛魅”与“复魅”·[彭伟文]从具象到抽象,从市井到民族
·[黎中正]返魅:疫情下的身体民俗实践与生活世界回归·[钮泓宇]神器、乐器与纪念品
·[席建立]消褪不了的常州梳篦魅力·[周星]乡村旅游与民俗主义
·[吕树明]增福财神信仰的当代建构与反思·[李莹]民俗主义、新媒介与类民俗
·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闭幕 近19万观众感受“沉浸式”戏曲艺术魅力·[胥志强]民俗学中本真性话语的根源、局限及超越
·[周星]“农家乐”与民俗主义·[徐赣丽]当代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民俗主义
·[侯仰军 林继富]彰显独特魅力 关注日常生活·[祁连休]中国故事的独特魅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