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传统文化不能转基因
——全国政协委员田青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中国文化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3-21 | 点击数:9636
 

  主持人:今天想跟您聊一聊关于申遗热这个话题。国家近几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非遗项目的申报,大家都很关注。您是这方面的专家,今年两会上带来哪些提案呢?

  田青:在这几年的政协会上,我都陆续提出了一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的提案,有些提案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比如几年前我提出来国家要修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现在这个遗产馆已经正在设计了。

  今年我的一个提案就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地方上长期存在“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我们屡次提出,社会也有批评,但是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今年我提出的一个提案,就是针对这个问题,主旨就是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对地方官政绩考核的项目。现在我们对地方官的考核,已经不完全唯GDP了,今年环保也成为考核的一个选项。我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或者整个文化遗产的保护,假如能够进入地方官的考核项目,这是解决大问题了。假如考核总分为100分,GDP占60分,甚至占70分,这都没有问题,环境保护比如占20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占上2分、3分,哪怕1分,我觉得也比没有要好得多。

  主持人:说到底还是为了引起地方的重视,让非遗保护真正能够落到实处。您曾经说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最基础的一个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这些文化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呢?

  田青: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巨大的社会变革,不单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在整个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我们的现代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是举世公认的。我们用30年走过欧洲国家200年才走完的历程,他们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用了一二百年,我们用30年跨过这样一个大门槛,所以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变革中,肯定是大起大落、大风大浪都有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这30年,一心一意地奔现代化,无暇旁顾。在今天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之后,才可能驻足思考,才可能回眸眺望,而这对一个前进的国家和民族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只知道往前奔,无暇驻足思考、无暇回眸眺望,我们可能连走到哪儿去都忘了,更找不到来时之路。

  我想我们取得了这样巨大的成就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丢了一些东西,有些东西丢了之后再也捡不起来了,而且也出现了传统文化的中断,从文化到精神、到民俗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很多丢失的现象。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奔跑的过程中必然要走的一步。我们不能光往前跑,也应该想一想,应该回头望一望。在这个过程中,近10年来在全社会掀起了非遗保护的热潮。这个热潮,包括非遗保护10年的工作,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文化系统做得最有光彩的一件事情,也是最得到民众拥护的一件事情。

  我们文化工作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精品戏的评比也很重要,但是和普通百姓的关系没有那么密切。但非遗保护这件事情,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都很重视,因为从意义上来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民族的DNA。几天前,《中国政协报》刊登了我一篇文化随笔,题目就叫“传统文化不能转基因”,现在社会上都在争论转基因食品这个问题。我对科学是外行,但是我认为传统文化不能转基因。传统文化这个基因,现在已经面临着被很多异文化侵蚀、替代和覆盖的危险。

  心理学家有一个观点,我们喜欢吃什么,3岁以前就形成了,而且形成之后会伴随你终生。所以,很多中国人出国访问,过了一个礼拜,吃得再好,还是想喝粥、豆浆,想吃小咸菜,这个口味是你3岁以前形成的。现在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吃麦当劳、肯德基,他们从舌尖到审美,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全球化”了,但实际上不是全球化,而是西化。我们现在的教育也是,从幼儿园开始就双语教育。全球化虽然好,能让我们的孩子掌握两种甚至三五种语言,但问题是你的母语怎么样?掌握另一种语言,不能以牺牲自己的母语为代价。假如你考英语能及格,但中国话说不好,中文写作错字连篇,这个代价我们付不起。我们要培养的是现代化的中国人,不是一个没有国籍、没有祖国、没有文化传统、没有思乡之情,对自己传统文化也没有了解的所谓的国际人。

  我到美国去,给我最深刻的一个印象是不是国庆,也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很多地方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国旗。这种爱国精神和对本民族的爱,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要从小培养的。我们要培养年轻人有这种认同感,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使这种抽象的认同变得可触摸、可接近,变得水乳交融和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的方式。

  我记得二战的时候,莫斯科被德军包围,炮声隆隆,当时斯大林在红场做了一个讲演,讲俄罗斯民族是一个产生了普希金、屠格涅夫、柴可夫斯基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是不会消亡的。他就用这些文化名人、用俄罗斯的文化激励了红军战士。假如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这些文化名人,没有深入到俄罗斯士兵的心中,这个爱国主义是抽象的。

  什么叫爱中华文化?我爱李白杜甫、爱唐诗宋词元曲、爱京剧,我爱我们一切的文化,这就使爱国主义变得沉甸甸、活生生的,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是魂,没有根轻飘飘的,不知道会飘向哪,没有魂就是行尸走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03-21 07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立档: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工作
下一条: ·神话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梦”
   相关链接
·坚持尊重原则 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如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巴莫曲布嫫代表:坚持尊重原则,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巴莫曲布嫫]将青年的声音带到非遗保护最前沿
·[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数字环境中的非遗保护:互联网失序治理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
·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
·[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