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邵凤丽
(辽宁大学)
摘 要:作为具有范式价值的民俗文献,家谱研究在民俗学领域突破了以静态文本为核心的取向,转而采用文本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实证方法,构建起文本与生活互动的分析框架,进而探讨家谱作为活态文本的内在属性与社会功能。在民俗学的理论视域下,家谱具有双重存在形态:一方面表现为物质化的谱牒文献,另一方面则呈现为动态化的文化实践过程。就文献属性而言,家谱是家族精英通过选择性叙事构建的文化产物,其内容取舍与书写模式反映了历史记忆的重构逻辑。而从实践维度来看,家谱编修作为“过程性事件”,通过家族精英的组织运作、资源调配和仪式展演等活动,实现了家族秩序的建构与文化认同的强化。基于此,民俗学研究认为家谱具有文献档案与文化实践的双重特质:既系统记载家族历史、传承集体记忆,又通过特定文化机制建构社会秩序。对这一双重特质的理论阐发,不仅能够推动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创新,更有助于深化对基层社会文化传承内在逻辑的学理认知。
关键词:家谱;民俗文献;家族精英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