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宇明]2007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述要
  作者:李宇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07 | 点击数:17868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采用计算机半自动提取的方式对2007年度新词语进行调查,根据“公众语感”及若干操作准则进行人工干预,并在新浪网上广泛征求网友意见,最后得到254个新词语。这些新词语表现出的特点有:第一,多字词语占优势。其中三字词语占37%,四字词语占28.74%,两者合计超过65%。第二,大量使用词语模类推构词,词族化表现明显,如“爱邦族、帮帮族、毕婚族、晒黑族、晒卡族、代排族、试客族、拒电族、掏空族、考碗族、懒婚族;嚼吧、爽吧、眼吧、熨吧、K客吧、手工吧、自驾吧;绿客、淘客、试客、职客、群租客、刷书客;翻新门、国旗门、女友门、歧视门、违法门、艳女门”等。运用较多的类后缀有“~族、~客、~奴、~友、~门、~吧、~日”等。词族化的新词语占27.55%。第三,名词性词语最多,占90.31%。用计算机自动发现新词语,还有许多技术难点。攻克这些难点,不仅对新词语研究大有裨益,而且语言信息处理的“雪线”也会消融上升许多。
4.4 汉语国际传播
汉语国际传播是持续多年的社会热点话题。2007年11月国家汉办发布《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能力评价和资格认证提供依据,为衡量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提供依据,并可作为国际汉语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编写的参照标准。规范标准建设应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工程。
2007年3月30日,国务院学位办下达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接着成立了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首批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试点院校已有24所,计划招生1000余人。2007年由188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来华留学人员达19余万人次,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544所高校及其他机构学习。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居首位,占72.47%。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达到10515名。来华留学生数量、生源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均为新中国历史上的新高。
孔子学院自2004年开办以来,全球已有210所,分布在64个国家和地区,还有61个国家的200多个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已开办的孔子学院教职工达1000余人,开设汉语课程1200多班次,学员4.6万人。有4000多名志愿者到42个国家从事汉语教学。2007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孔子学院大会,来自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代表相聚北京,共商大计。
世界是否出现了“汉语热”,怎样根据各国国情传播汉语,怎样办好孔子学院,妥善协调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和国际汉语教育的关系,科学处理汉语国内推广和国际传播的关系等等,各界人士也有不少建议。
社会的语言热点话题,有些年年更新,有些持续数载。关注语言生活舆情,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方法发现热点,科学分析热点产生的原因,评估热点的社会影响及未来走向,及时提出有效对策,是现代语言生活向职能部门提出的新要求。
 
五 余论
 
就民族和国家的层面看,古往今来人类关注的语言话题可以概括为三:语言“问题”,语言资源,语言权利。“谈论”好这三大话题,既要有本土意识,又要有国际眼光。所谓本土意识,就是充分尊重本国语言研究的传统及成果,充分了解本土语言生活实况与问题,努力促进本土语言生活的和谐。所谓国际眼光,就是全面了解国际语言生活及其语言规划状况,站在国际参照点上观照本土语言生活,同时还要重视本土经验的国际化,为人类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之参考篇,就是有意识介绍国际上的一些情况,意为关心中国语言生活者增添些国际眼光。
 
参考文献:
[1] 陈章太(2008)我国的语言资源,《郑州大学学报》第1期。
[2] 戴庆厦 傅爱兰(1993)论“跨境语言”,见《跨境语言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3] 李宇明(2008)语言资源观及中国语言普查,《郑州大学学报》第1期。
[4] 李宇明主编(2006)《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上下编),北京:商务印书馆。
[5] 李宇明主编(2007)《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上下编),北京:商务印书馆。
[6] 李宇明主编(2008)《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下编),北京:商务印书馆。
[7] 孙宏开 胡增益 黄行主编(2007)《中国的语言》,北京:商务印书馆。
[8] 徐世璇(2001)《濒危语言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9] 赵沁平(2007)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10] 周庆生主编(2001)《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北京:语文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宇明,河南泌阳人。教授。现任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是语法、语言理论、儿童语言学和语言规划。主要著作有《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合作)《儿童语言的发展》《汉语量范畴研究》《语法研究录》《中国语言规划论》等。北京 100816
(本文原载《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3期,第5~15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罗勇]略论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其多元因素
下一条: ·[严永和]我国西部开发中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
   相关链接
·2025年中国重庆·丰都庙会举行·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学术智慧·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李向振]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春节及其时代价值
·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
·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
·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