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建国]夜郎文化:民族文化的基石
  作者:李建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06 | 点击数:11545
 
其一,经过战争力量的推动。
夜郎民族在春秋时建国为牂柯,在战国时为夜郎国(大夜郎),牂柯则缩小为且兰。
由于夜郎民族建立有许多小国,因此,这些小国既属于大夜郎,又有相对独立性。
在春秋时期,诸侯相互征伐是经常发生的,以齐为首的中原诸侯因征伐的实情,在《管子·小匡》中可见一斑:
 
“蔡丘之会,天子使大夫宰孔致胙于桓公……桓公曰,余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北至于孤竹、山戎、秽貉、拘秦夏。西至流沙、西虞。南至吴、越、巴、牂柯、、不庚、雕题、黑齿、荆夷之国,莫违寡人之命。”
 
据考,齐桓公所提及的“雕题”,“黑齿”都是岭南地区越人所建小国,与牂牁性质相同。战国时,《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楚将庄蹻曾兵临夜郎地区;《华阳国志·南中志》进而说,楚军所至,“且兰既克,夜郎又降”。而有关先秦的战争,在《华阳国志·蜀志》中说:先秦蜀国保子帝攻下在今四川宜宾附近的青衣国,其势“雄张僚、僰”,僚指夜郎一带,意为蜀的军队进驻,使“僚、僰”不敢轻举妄动。至于秦一统天下,特别是汉,曾有汉武帝派军攻打且兰“斩首数万”之举。战争有巨大的杀伤与破坏力,但也推动了大量人口的迁移、民族的融合,以及文化的碰撞与再创。
其二,留居故地与迁徒带来生产力的发展。
夜郎故地有土著居民与古越人。就古越人而论,他们是来自东南沿海并融合迁居地土著民族,曾以普遍的“鸟田”农耕法著称,距今两千年数百年这一期间,先民有大量的石质、陶质、骨质、木质,特别是金属工具的使用,进入了青铜时代。如在毕节县瓦窑遗址发现,有面积约9平方米的房屋遗基,三面土坎为壁,室内正中有相邻的三个柱洞等;又有铸造铜鱼镖、铜剑的石范,以及铜手镯、铜片、铜粒,有作为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成套的石器等,说明夜郎民族过着以农业为主而渔业占有一定比重的经济生活。
《逸周书·五会解》曾有这样的记载:
“成周之会……东越海蛤,欧人鲜蛇,姑于越纳曰姑妹珍,且欧文蜃,共人元贝,海阳大蟹,自深桂会稽以单黾,路人大竹,长沙鳖,扬之翟,仓吾翡翠。”周天子会见诸侯,四夷贡奉。这儿所记各方的物产虽不全面,却有代表性。其中,“东越”、“欧人”、“且欧”、“共人”、“路人”等,是指越人中的一部或数部,“海阳”、“深桂”、“仓吾”指百越中的地名。周天子会盟诸候,有众多的古越人,既有后来进入贵州高原的,也有定居贵州高原的夜郎部分。
其三,从事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活动。
民族融合的文化传统,在夜郎民族中是十分久远的。如《史记·夏本纪》载,大禹曾娶南方部落涂山氏之女,夏人与越人有亲缘关系;如《逸周书·商书·伊尹朝献》载,“伊尹受命于汤,于是为四方令曰……贯胸、雕题、离身、漆齿,请以丹青、白旄、纰罽、江厉、龙角、神龟为献。”这儿的贯胸即穿胸、雕题即文面、离身即文身、漆齿即黑齿等,有指越人的习俗,有指越人居住地名。殷商的势力曾深入到越人、夜郎地区,发生直接或间接交往。据《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辩其邦国都鄙,四夷、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民与其财用。”职方氏是西周初年设置的官职,专门管理与周边少数民族事务的,其中有越人貉即骆越的邦国或部落,可见周人与夜郎的关系。
到了春秋中期,楚国在南方崛起,其土著自先夏以来统称三苗、荆方、百濮。而楚人与夜郎民族的融合,也就越加密切和深入。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楚国在据有巴、黔中后,曾在夜郎属地今遵义一带建有鄨县。李贤注引扬雄《蜀王本纪》、《水经注·江水》引《本蜀论》,皆指蜀王开明氏早是“荆人鄨令”,或“荆人鳖令”,可见鄨县是楚人所建。
《战国策·秦策三》载:“吴起为楚悼(王)……南攻扬越,北并陈蔡”。“扬越”指居住在南方炎热地带的越人。清人奠与俦《南齐以上地理考》指出,今贵州乌江以南的相当广大地区是古扬越的一部分。《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楚威王的庄蹻“分侯支党,传数百年”,指楚在且兰辖地建有数个据点,楚人与夜郎民族互有融合。又如《淮南子·兵略训》所指出的,“昔者楚人南卷沅湘,北绕颖泗,西包巴蜀,东裹剡邳”,楚人的拓展指向东、南、西、北四方,这里的“西包巴蜀”,说明楚庄蹻还在滇称王,控制古云贵一带的史实。
由于楚人开发夜郎十分深入,云、贵、桂各个地方考古发掘的青铜文化,有着明显的楚文化痕迹。如贵州赫章县出土过的、广西西林出土过的、以至云南境内出土过的铜鼓,虽然有的制作时间在西汉,而其地域为楚人控制的百濮、夜郎活动范围。其铜鼓一般有太阳纹、翔鹭纹、头插鸟羽的舞人纹和舟船竞渡纹。太阳纹与楚人崇拜的日神有关,其它绘纹也都与楚地民风民俗有关,说明这些铜鼓文化源于荆楚地区。楚民族与夜郎民族的融合,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杨东晨]论先秦至秦汉时期岭南的民族及其经济
下一条: ·[罗勇]略论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其多元因素
   相关链接
·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坚持尊重原则 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巴莫曲布嫫代表:坚持尊重原则,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传承非遗守护文化根脉(改革再深化 奋进新征程·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第二十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朝戈金]春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
·[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
·[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专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