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施爱东]顾颉刚、傅斯年与民俗学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27 | 点击数:19347
 
傅斯年与民俗学会
傅斯年就任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筹备主任是1927年8月,实际上招兵买马的工作早在1927年初就任文科学长时就已开始。发生在1927至1928年间的所有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的学术行为,都抹杀不了傅斯年的功劳。无论是创办杂志,创立学会,还是聘请人才,都是在傅斯年的支持、策划,甚至亲自操作之下的。即使不是参与具体运作,至少也有为顾颉刚疏通上下关节之功。
原中大学生温梓川曾经这样描述傅斯年:
他似乎永远是那么满头大汗,跟你说不上三两句话,便要掏出一方洁白的手巾揩抹他的汗珠,他老坐在中大出版部的民俗学会内,埋头伏在室中央的一张大方桌上写着什么。[30]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很难看出傅斯年为民俗学会做了什么,但他与民俗学会关系密切却是毫无疑问的。据说当温梓川提出要买一本钟敬文的《民间文艺丛话》(按:1928年6月出版)的时候,傅斯年便耐心地询问他是哪个班级的学生,是否喜欢研究民间文学,对于本校编印的这类书有何意见。温说这书封面装帧缺乏美感,傅提醒他说,如果书的内容吸引了你,那就不必过份注重书的封面,其实做人也一样,要朴实无华才好。[31]
1928年5月12日,在学校的“出版物审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自本会成立起,各科出版品,及继续出版品,除讲义外,须照本会章程付审查后,方可付印案”。具体到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也就是说,每一本丛书及每一期刊物的出版都得通过校“出版物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方可付印,这一方案如果执行,对语史所的出版事业无疑是一致命打击,为此,傅斯年特别提出要额外成立一个“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刊物审查委员会”,对语史所刊物网开一面,并利用他的影响力,使这一提议“照案通过”[32]。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从制度上保护了语史所的正常出版运作。
生物系辛树帜教授前往广西瑶山进行动植物考察时,傅斯年还曾特别嘱托其进行风俗调查。辛树帜每有所收获,即以学术通信的方式报与傅斯年,这些信函大都发在当时的《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上。
傅斯年并未否定“民俗”之为“学”,只是与顾颉刚在出版物的价值取向上有较大分歧。顾颉刚曾在1928年8月20日给胡适的一封信中说到,民俗学小丛书才“出到一、二册时,孟真就说这本无聊,那本浅薄”,“在印书上,孟真和我的主张不同。孟真以为大学出书应当是积年研究的结果。我以为这句话在治世说是对的,在乱世说是不对”[33]。尽管私下对民俗学会出版物有着诸多的不满意,傅斯年并没有直面干涉民俗学会的出版事务(起码从现有的文字材料上看是如此)。
但就钟敬文被辞事件而论,傅斯年应该难辞其咎。钟敬文是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务助理员,也是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民俗学小丛书《吴歌乙集》的经手者,而傅斯年既是文科学长、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也是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是钟敬文的双重领导,戴季陶辞退钟敬文不大可能不征求傅斯年意见,而傅却没有向顾颉刚通气。
顾颉刚后来评价傅斯年说:“当孟真在校日,与予谈欲望,予自谓最强者知识欲,次则性欲,彼则云‘予惟有政治欲耳’。然观其成绩斐然,下笔立成千言,知其知识欲不谓不强也”。又说:“自此孟真之政治欲日益发展,玩弄所识之达官贵人,操纵各文化机关事,知之者皆以‘曹大丞相’称之,谓其善挟天子以令诸侯也”[34]。可见顾颉刚也不排除有傅斯年幕后操纵的可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施爱东]私情歌谣与《吴歌乙集》风波*
下一条: ·[陶立璠]经济转型期[①]的中国民俗和民俗学
   相关链接
·华西民俗学论坛(2025)|“回向历史的民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蓉启幕·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2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
·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1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
·[杨德亮 金明艳]民俗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
·全国先进!中国民俗学会香文化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孙亮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