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书名 :《故事机变》作者:施爱东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3月   定价:106元   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ISBN:9787520397636             
  作者简介:   施爱东,196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民俗学学术史等。代表性著作有《中国龙的发明:16-19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等。   内容提要:   故事机变包含三个方面:一、故事作为口口相传的民间散文叙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异;二、故事变异不是任意变异,而是表现为核心要素相对稳定的“有限变异”和细节更替的逐步“位移”;三、变异是有规律的,故事变异受到口头传统、时空环境、记忆偏差,甚至流行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具有情感性、模式化、适应性等特征。   本书借用“机变”(随“机”应变)概念来概括故事传播和重构的方向性(非任意性)变异特征。从经典回顾、历时梳理、理论反思等多方面入手,讨论故事随“机”变化的规律;并且通过田野考察、传播实验、记忆实验等实证研究,具体讨论故事随机应变的“机”与“变”。 
       目   录 第一章  故事概念的转变与中国故事学的建立   导读   一  正统文人笔下的“故事”与“小说”   二  明清白话小说中的“故事”   三  晚清报刊的汉译“故事”   四  “童话研究”的提倡   五  中国“故事学”的建立   六  “故事研究”对“童话研究”的兼并   小结  学术史的因果与逻辑 第二章   “历史演进”故事学范式回顾与检讨——以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为中心   导读   一  顾颉刚故事学范式的确立与传播   二  顾颉刚故事学范式所遵循的游戏规则   三  历史演进法的局限   小结  顾颉刚故事学范式的科学贡献 第三章  “层累造史”的加法与减法——以西王母的形象变迁为例   导读   一  西王母的政治地位   二  西王母的仪仗规格   三  西王母的居所   四  西王母的仪容   五  西王母的座驾   六  西王母的歌声   七  西王母的社会关系   小结  “层累造史”与“弃胜加冠”必然相伴而行 第四章  “四大传说”的经典生成   导读   一  “孟姜女故事学术讨论”对四大传说概念的推广   二  线索一:罗永麟与苏浙沪白蛇传研究小组   三  线索二:贾芝与《民间文学》   四  相提并论的重要传说与“四大”成立的印象基础   五  线索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招生试题   六  四大传说概念的发明   七  解开罗永麟的文学史之“谜”   八  从“四大故事”到“四大传说”的转化   小结  烟花商模型:知识生成模式的一种 第五章  牛郎织女传说研究批评   导读   一  牛郎织女研究简史   二  牛郎织女的渊源与流变研究   三  牛郎织女的主题分析   四  牛郎织女的类型与比较研究   五  地方学者的知识考古   小结  在既有条件基础上做能做的学问 第六章  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   导读   一  哪吒城之说始于元代   二  毁弃城门,唤醒哪吒   三  刘伯温修下北京城   四  金受申传颂八臂哪吒城   小结  曲艺说唱向民间传说的转化 第七章  崇高与灵验:神圣叙事的书写传统与口头传统   导读   一  夫人信仰简介   二  洗夫人信仰的书写故事   三  洗夫人信仰的口头故事   四  历史的悬置与神性的展开   五  口头故事的经验化倾向   小结  书写传统与口头传统的价值差异   附录一  书写传统中代表性的冼夫人故事   附录二  口头传统中的冼夫人故事 第八章  叛逆与顺从:家族史的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   导读   一  皇帝剿田心的传说   二  用“剥笋法”剥出“元传说”   三  缺失的族源   四  联宗合谱中的“祖脉接龙”   小结  历史记忆的“自选叙事”与“规范叙事” 第九章  传播实验中的故事变异模式   导读   一  实验说明   二  实验文本(源故事)   三  实验规则   四  共同知识是故事传承中最稳定的因素   五  共同知识有助于相关情节的结构稳定   六  静态的公共人物有可能转化为动态的功能性角色   七  人物设置逐渐趋于对立模式   八  不合理的细节会不断趋于合理化   九  故事传播中的蝴蝶效应   十  故事碎片重组中的性别差异   十一  口头文学的语言风格不具有“集体性”或“传承性”   小结  实验方法是最基础、最简捷的实证研究法 第十章  记忆实验中的故事变异模式   导读   一  实验程序与规则   二  实验文本(源故事)   三  提取:来自源故事系统内部的补充功能项   四  引进:来自源故事系统外的母题补充   五  越是故事能手,故事的变异系数越大   余论  对第九章推论的佐证 第十一章  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特征——江西省石城县“罗隐秀才传说”调查   导读   一  赣南客家地区的“罗隐秀才传说”   二  三舅妈口中的“罗源子”   三  燕珠坑的“罗元”功名石   四  小屋里的出酒井   五  金钱坑的“罗英秀才”   六  罗山脚下钟鼓石   七  罗英秀才教造纸   小结  传说的稳定性与变异性问题 第十二章  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以长辛店地名传说为例   导读   一  长辛店地名来历的传说   二  长辛店与泽畔店的误会   三  长辛店大街的开辟   四  “长新店”名称始于康熙年间   五  以“辛”代“新”起于“百日维新”失败   六  “历史”是话语霸权,“传说”是矮化标签   七  话语威权促成了知识的淘汰和更替   小结  历史因传说而完整,因传说而精彩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本文责编:程浩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