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0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0年会专区

[张晨]“圩”场情感交融的历史过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地方经验
  作者:张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11-14 | 点击数:3338
 

 

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论文•
 
“圩”场情感交融的历史过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地方经验
张晨
(广西艺术学院)
摘 要:“圩”场交融民众的多元情感。“圩”场凭借经济属性,用多元隐性支配符号形态相互制衡、妥协整合了多民族文化。隐性支配符号形态凭借时空共性交集产生建构更广泛“圩”共同体,“圩”共同体的综合效应打破了文化壁垒、创造了情感对话的渠道,使“圩”在视觉层面上呈现出向外的、包容的、超越式的情感特征,为民众创造利益和需求,促进了文化情感的多元交融,客观的展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过程。
关键词:“圩”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交融;文化空间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下一条: ·[张隽波]浅议春牛图的驱疫与择吉
   相关链接
·[温秀秀]仪式文艺视域下新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孙正国 夏楠]大禹叙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
·[李翠含]生生不息 代代相传: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逻辑研究·[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
·[张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语言能力·[李翠含 吕韶钧]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蕴涵
·[李琳 杨眉佳 邵齐齐]多民族文化交融视域下的靖州飞山信仰调查与研究·[阿布都外力·克热木]从我国三大史诗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万建中]民族交往与文化交融的历史演进——基于北京饮食文化的视角 ·[周永健]论黔中汉族民间信仰文化的特质
·[向柏松]龙的多维层面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李斯颖]壮族“麽咟宿”仪式中的史诗演述及其文化辨析
·《贡嘎日噢》:关注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遗产 ·“藏彝走廊”:多民族和谐共居、文化交融的缩影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