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岳永逸]传统的动力学:娃娃亲的现代化生存
  作者:岳永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9 | 点击数:6004
 


[内容提要]在已经加入WTO ,并步入21 世纪的今天,“娃娃亲”在中国农村仍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显然,这并非仅仅是由于农民的保守、愚昧。在对传统等概念反思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材料,分析了在河北省梨区存在的换小帖这一现代农村“娃娃亲”的婚约形式与当地习俗、经济和村民心理等之间的密切关系,意在强调传统(民俗) 在不同场景中的自我调适,传统的当下性、渐变性、有机性等特征,即传统的动力学。

[关键词]传统;动力学;娃娃亲;换小帖;生存危机
 

本文刊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版块

上一条: ·[岳永逸]近代北京天桥艺人的来源及认同
下一条: ·[色音]蒙韩产育礼俗比较
   相关链接
·[张竹村]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管理机制分析与启示·[张兴宇 李有明]传统节日的新媒体传播与地方性知识再生产
·[张淇源]媒介养老:一种宗族养老传统的理论路径与可能·[张佳庆]艺术乡建的当代性问题和传统性价值研究
·[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张敦福]粑粑、night soil与有机肥的前生后世:一个生态可持续性议题
·[张楚晗]从“冥判机制”探析佛教对中国传统礼制的适应·[袁文军 袁宙飞]中国传统年画中的性别秩序
·[杨柳]韩国无形文化财制度的原形问题及启示·[许平山 潘瑞春 余琴]传统陕北秧歌中的阳图类别及其历史文化考论
·[吴小丽 林晓彤]敬惜字纸的文化传承与影响·[吴比]东部苗族谜语的形态、特点与功能
·[王心怡]“名”“实”之间:走马镇空间生产与故事传统传承·[汪瑶]传统戏曲立法保护中的专业赋能与理论反思
·[汪涵颖]从巴蜀竹枝词看成都风俗里的“儒道互济”传统·[所揽月]“物”的激活:景迈山普洱茶的传统重建与文化实践
·[孙正国]故事诗学的自主知识生产与理论创新·[孙妍]口头传统与民俗主义的互动共生
·[孙瑾]西王母传说在日传播研究·[沈昕 范逸茗 黄琳琳]场景理论视角下徽州传统村落文旅融合策略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