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传统戏曲立法保护中的专业赋能与理论反思
——以汉剧立法实践为样本
汪瑶
(华中师范大学)
摘 要:文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为样本,深入探讨了传统戏曲立法保护中“专业赋能”的核心机制及其理论意涵。研究指出,当前依赖非稳定性政策扶持的模式难以应对戏曲传承危机,从政策到立法的范式转型势在必行。通过对武汉市汉剧立法实践的全过程参与及研究表明:立法成功的关键在于弥合艺术规律、学术理论与法律条文间的鸿沟,实现专业知识的有效转化。表演专家的具身性知识与研究学者的系统化理论,通过全程参与深度嵌入立法各环节,共同塑造了具有创新性的制度设计。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立法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的普遍性行政逻辑与文化专业群体的特殊性保护诉求之间的价值博弈与认知调适机制,阐释其通过实证展示、对比说明和利益关联最终导向共识性制度创新。汉剧立法实践表明,专业赋能是推动非遗保护从经验化、碎片化走向制度化、系统化,实现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其经验对同类濒危剧种保护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传统戏曲;汉剧;立法保护;专业赋能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