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重彰地域性:民族民间体育的自洽与复兴
邱月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体育”作为一个现代概念传入中国,引发了从“民力”“尚武”到“土洋体育之争”等一系列社会讨论。在现代性冲击下,中国既有的体育实践被纳入“民族民间体育”的范畴,其中大部分群体性体育活动在很长时间内都被看做是民间游艺或者民俗活动的一部分,从而区别于以西方现代运动为主导的竞技体育和商业化实践。在不断的反思和实践中,直到1980年代逐步确立了“民族传统体育”框架,并借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彰显中华民族多元体育的合法性和价值。
民族民间体育也在边缘化的境遇中探寻存续的方式:抢花炮在民族语境下的发扬却削弱了其跨族群互动的本质,而龙舟则依托宗族经济与仪式重构维系社区认同。近年兴起的“村超”“村BA”,融合传统节庆、竞技规则与数字媒介,扎根乡村节庆实现文旅共赢。而“苏超”虽不是“民间”活动,却强调草根和地方性,在区域社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逻辑中,强化地域共同体意识。这种复兴意味着民族民间体育超越了早期政治诉求,转向立足地域网络的文化自洽,在全球化中通过重构地方性回应现代性脱嵌问题,体现中华民族从容的主体性自信。
关键词:地域性、民族民间体育、中华民族、地域共同体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