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民俗类非遗创新转化的理念和模式探究
——以广州实践为例
董帅
(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摘 要:民俗类非遗是非遗的十大门类之一,也是最具群众基础的一类非遗。民俗类非遗资源的创新转化实践,是实现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必然之举,也是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以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条具体道路。民俗类非遗的创新转化,在理念上遵循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各行业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 非遗同行”“讲好中国非遗故事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等倡导非遗创新转化的基本理念;在模式上,则有民俗文创的创新转化机制、民俗旅游的创新转化机制、沉浸式民俗游园会的创新转化机制、科技赋能民俗的创新转化机制、民俗融入青少年“五育”的创新转化机制、民俗助力城市更新的创新转化机制、民俗推动新时代文明风尚的创新转化机制、民俗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转化机制、民俗的跨国联动创新转化模式等多种模式。在广州,民俗类非遗的传承发展格局,已非“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以丰富的创新转化举措增强传承活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格局。不难预见,在民俗类非遗的创新转化进程中将造就一系列前景广阔的新业态,许多行业都将从中汲取养分而助推发展,这是值得学界关注和引导的。
关键词:民俗类非遗;创新转化;理念;模式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