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jpg) 
       为了支持民间文化青年人才发展,充分发挥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的平台交流作用,特举办第十四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大赛,欢迎民间文化青年学子踊跃参加。       一、受邀对象: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海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在籍学生,包括本年度的应届毕业生,均可参赛。获奖者即成为第十六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19年会代表。年会期间举行第十四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颁奖仪式。       二、征文时间:2019年1月20日至2019年6月20日       三、征文要求:       (一) 应征稿件必须是尚未公开发表的以中文写作的民俗学、民间文学论文,学术随笔、田野调查手记等不在评选之列。       (二) 恪守学术道德,必须在征文前附个人签字的“原创性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署名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签名:                                  年       月       日       (三)征文不设主题,字数以二万字为上限;       (四)每位作者限一篇论文参赛,文头必须注明参赛专业组别;否则由评委会讨论决定。       (五)征文发至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指定信箱luntanjiang2019@163.com,主题栏格式为“[青年论坛征文]作者姓名+论文题目”。       (六)来稿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1.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2.作者本名。       3.摘要(以中文写作,力求简洁、准确,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术语3-5个,两个术语之间以分号隔开)。       5.注释(采取随页注,注释的序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加圆圈,如①②③……,置于引用文字或要说明文字的右上方)。6.正文。       7.参考文献(凡在注释中已出现的书目不再列入)。       8.作者简介。书写格式为: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就读学校或研究机构,研读方向,所在城市,邮政编码。       9.联系方式(含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微信号)。       七、奖励办法:       (一) 按民俗学、民间文学两个专业组分别评审。       (二) 民俗学专业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民间文学专业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三) 分等级设奖:特等奖奖金人民币3000元,一等奖奖金人民币2000元,二等奖奖金人民币1000元,三等奖奖金人民币500元。同时颁发获奖证书。       (四) 获奖论文将推荐至相关学术刊物发表。       (五) 组委会承担获奖者参与年会的交通费和食宿费。       八、评选办法:       (一)设立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一般应具备副高以上职称;为保证评奖结果的公平性,评审委员会人员名单将与评选结果同时公布。       (二)每位评委对参评论文进行打分,交由秘书处汇总计分,并提请召集人审核。最后由论坛召集人组织全体委员评出获奖论文。       (三)获奖名单将在2019年6月下旬于中国民俗学网的“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专栏公布,并张贴获奖论文全文,以昭公信。       (四)获奖者自然获得参加第十六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19年会的资格。       (五)评委会将组织资深专家为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九、其他:       未尽事宜,将于中国民俗学网的“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专栏另行公告。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组委会 2019年1月16日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本文责编:孟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