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唐卉 况铭]关于《日本神话的考古学》
  作者:唐卉 况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16 | 点击数:5369
 

[日]吉田敦彦著,唐卉 况铭译:《神话的考古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版。

  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比较神话学学者,吉田敦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的《神话的考古学》于1984年一经出版就好评不断,而遗憾的是国内此前并没有完整的中文版发行,此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能够出版发行《神话的考古学》中文版实属国内神话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一件福音。

  《神话的考古学》全书共分为5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章节。第1章论述了日本神话与希腊神话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相似点;第2章论述了希腊神话,斯基泰神话,日本神话,朝鲜半岛神话间的类似点,以及这样的相似是如何传播的;第3章论述了日本神话与南太平洋诸多原住民神话中关于农作物起源神话的类似点;第4章论述了日本神话与东南亚神话有关杀人祭祀神话的类似点;第5章作为总结的章节,将日本神话与中国台湾,西南大洪水神话做了类比,并阐述了作者对于日本神话性质的判断。

  作为吉田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神话的考古学》的写作特点十分值得推崇。

  首先是视野十分广阔,具有全球视野。作者生平一直致力于日本神话的研究,但是全书不限于日本一国,而是将日本神话放在了全球神话的平台上,将日本神话与中国神华,朝鲜半岛神话,东南亚神话,南太平洋神话,中亚神话,希腊神话,美洲印第安神话一起仔细解剖寻找共同点,以及详解这种共同点是何时产生,如何传播和改变的。这样的视野,这样的手法堪称是比较神话学经典的写作范例。

  吉田先生在《神话的考古学》一书中第二点值得推崇的研究方法就是图文结合,以图说文,一目了然。据说人类获取的信息中90%以上都是由视觉获得,而图画相比文字对于人类视觉的刺激是不言而喻的。一般的神话学著作多少都有插图来讲解作者的意图,但是像吉田先生这样在《神话的考古学》一书中如此大规模的密集的频繁的使用插图的神话学著作并不多见。本书中甚至有相当的篇幅直接都是插图而没有正文。当然,吉田先生所配的插图并不是随意添加的,每一幅插图都是精心选择的。插图的内容或者是考古发现,或者是地图,或者是表格,或者是民俗学绘图。每一幅插图都和相应的章节极其搭配,在文字之外通过图画这样最直观最有冲击力的形式将相应章节的内容传达给读者。

  吉田先生在《神话的考古学》一书中第三个写作特点就是十分重视考古学的发现。本书既然叫做《神话的考古学》,读者就能想到大概是要和考古学发送联系了。全书的5个章节所有的内容都和当地的考古学发现有密切的联系,无论日本神话,还是中国神话,中国神华,朝鲜半岛神话,东南亚神话,南太平洋神话,中亚神话,希腊神话,美洲印第安神,全书涉及到诸多地域的神话传说,论述到每一地的神话,吉田先生就相应用此地的考古发现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而且用图画的形式将此处的考古发现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神话是形而上的,考古实物是形而下的。神话与考古相结合,可谓做到了神形兼备。

  《神话的考古学》一书诞生在30年前,可是它的内容,它的研究方法和特色直到今天任然是比较神话学的优秀范例,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借鉴。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石甜]评《<旧约>中的民间传说——宗教、神话和律法的比较研究》
下一条: ·神话学文库:专家推荐
   相关链接
·[毕雪飞]寄寓神威:日本八幡信仰的多重面相·[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
·[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
·[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
·[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
·[徐梓淇]“民具”的再定义:21世纪日本民具学的转型与反思·[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
·[吴珂]玩具研究批判与日本藏中国乡土玩具资料群补遗·[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
·[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谭昱芊]论五来重“佛教民俗学”的思想脉络
·[孙瑾]西王母传说在日传播研究·[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
·[秦选涵]“汉学西传”视野下晚清传教士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吕树明]论屈原多重身份影响的神话书写实践及文学策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