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民俗学者

杨利慧

杨利慧,女,1968年2月出生于新疆阜康县,籍贯四川省旺苍县。1996年8月迄今,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现任该校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
神话学、民间叙事学、民间文学基本理论、民俗学田野作业的理论与方法

开设课程
民间文学概论、神话学、民间叙事学、民俗学田野作业的理论与方法、当代世界民俗学导论(双语)

个人主页: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个人空间:民俗学博客

教育背景
1994.7~1996.7——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1.9~1994.7——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学习,获文学博士学位;
1988.9~1991.7——于辽宁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
1984.9~1988.7——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

国外留学经历
2006.8~2007.8 为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访问学者(Associate)。
2000.8~2001.8——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Department of Folklore and Ethnomusicology,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进行访问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2022-)
中国民俗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会长(2018-2022)
北京市海淀区第12届人大代表(1998-2003)


主要学术著作

一、专著
1. 《女娲的神话与信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2. 《女娲溯源——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3. 《金猴献瑞》(第二作者,十二生肖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11月。
4. 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 Co-authored with Deming An, with Jessica Anderson-Turner. Santa Barbara, Denver and Oxford: ABC-CLIO, 2005. Rp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二、编著
1. 《钟敬文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
2. 《雪泥鸿爪——钟敬文自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3. 《婪尾集》,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

三、译著
[美] 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合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四、论文、文章和访谈
1. 女娲神话研究史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2.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复兴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民俗学研究》第1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
3. 女娲信仰对于妇女的特殊功能,《海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增刊;
4.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史上的合理主义(与钟敬文先生合著),《中国神话与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6年3月;
5. 始母神──女娲神格的基点和中心,《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2期;
6. 中原女娲神话及其信仰习俗的考察报告,《中国民俗学研究》第2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
7. 女娲信仰起源于西北渭水流域的推测—从女娲的人首蛇身像谈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8. 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粘连与复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2期转载;
9. 传承与变异──女娲神话的流变,《象征与社会—中国民间文化的探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论丛”第5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10. 甘肃天水地区的女娲信仰,《民俗曲艺》(台北)第111期,1998年1月;
11. 街子乡的社火(合著,第一作者),《民俗曲艺》(台北)第115期,1998年9月;
12. 生民造物的始祖与英雄——浅谈猴神话,《中国民俗学年刊》(199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
13. 中国神话学的现状与未来,《文艺报》1999年9月21日;
14. 历史关怀与实证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6期;
15. 钟敬文及其民间文艺学思想,《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
16. 历史关怀与实证研究——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之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17. 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钟敬文学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学术史卷》转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3月;
18. 世界视野中的台湾原住民神话和故事,《民族文学研究》,2001第1期;
19. 印第安纳大学访学札记,《民俗研究》2001年第2期,2001年6月,第二作者;
20. 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的学生培训与课程设置,《民俗研究》2001年第3期,第一作者;
21. 心灵深处的怀念,《大公报》(香港)2003年1月23日摘要刊登,《群言》2003年第3期全文刊登,《中国教师》创刊号转载;
22. 理查德·鲍曼及其表演理论,《民俗研究》2003年第1期,第一作者;
23. 阿兰·邓迪斯:精神分析学说的执着追随者和民俗学领地的坚定捍卫者,《民俗研究》2003年第3期,第一作者。
24. 表演理论与民间叙事研究,《民俗研究》,2004年第1期。
25. 美国公众民俗学的理论贡献与相关反思,《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26. 民间叙事的传承与表演,《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10-19。
27. 民族志诗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28. 读图时代”里“山海经图”的开拓性研究──读马昌议的两部山海经图研究近著,《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29. 朝向神话研究的新视点,学术访谈:廖明君、杨利慧,《民族艺术》,2005年第1期。
30. 民间叙事的传承与表演,《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31. 从神话的文本溯源研究到综合研究,《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
32. 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33. 对想像力和理性的考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座谈《山海经》研究,笔谈:杨利慧、吕微、叶舒宪、萧兵、刘宗迪、马昌仪、安德明、陈连山、靳大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34. 从“自然语境”到“实际语境”——反思民俗学的田野作业追求,《民俗研究》,2006年第2期。
35. 神话一定是“神圣的叙事”吗?——对神话界定的反思,《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36. 神话的重建——以《九歌》、《风帝国》和《哪吒传奇》为例,《民族艺术》,2006年第4期。
37. 民俗主义”概念的涵义、应用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俗学建设的意义,《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

五、译文
1. [美] 理查德·鲍曼:“表演”的新生性,《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
2. [美] 理查德·鲍曼:“表演”的概念与本质,《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
3. [美] 理查德·鲍曼:民俗界定与研究中的“传统”观(合译),《民族艺术》,2006年第2期。
4. [美] 理查德·鲍曼: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领域中的“表演”观,《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5. [美] 杰茜卡·安德森·特纳:旅游景点的文化表演之研究,《民族艺术》,2004年第1期。
6. [美] 阿尔文· P. 科恩:怀念东方学者W. 爱伯哈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5期。

六、研究课题
1. 主持教育部2000年“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现代民间口承神话的传承与变异。
2. 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民间叙事的讲述与表演。
3. 主持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的神话母题。
4. 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古代东方文化的曙光——中原神话文化价值论析(本人排序:3)。
5. 主持北师大双语建设项目:当代世界民俗学导论

七、获奖信息
㈠ 国家级
1. 2001年9月,专著《女娲的神话与信仰》获“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2. 2001年12月,与教研室同人一道,因“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创建与实践”获得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人排名:4)。

㈡ 省部级
1. 2004年3月,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
2. 2001年9月,与教研室同人一道,因“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创建与实践”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人排名:4)。
3. 2000年6月,获得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简称“优秀教师奖”)。
4. 2000年2月,专著《女娲溯源——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 1998年12月,《女娲的神话与信仰》(专著)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八、参加国际学术活动
1. 2007年6月1日,参加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组织的“亚洲的宗教、大众文化与社会变迁研讨会”(Workshop on Religion, Popular Culture and Social Changes in Aisa)。会议发表论文《反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民间传统的重建:以电视连续剧<哪吒传奇>为例》(Anti-Globalizatio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Folk Traditions: A Study of the TV Series The Legend of Nezha)。
2. 2007年4月,分别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民俗学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俄勒冈大学民俗学中心、威涞大学东亚系的邀请,做题为《反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民间传统的重建:以电视连续剧<哪吒传奇>为例》、“庙会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与重构”(Legitimacy of Miaohui and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Myth: A Field Study of Transformation of Myths in Contemporary China)、《2008奥运会与中国民间传统的展示与变迁:以张镇莲花山杯民间花会大赛为例》(2008 Olympic Games and the Represen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Folk Traditions:Taking Zhangzhen Lianhuashan Cup Folk Art Performance Contest as an Example)等的讲座。
3. 2007年4月19~21日,参加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举行的美国西部民俗学会年会,会议发表论文《反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民间传统的重建:以电视连续剧<哪吒传奇>为例》。
4. 2006年10月,得美国民俗学会资助,参加美国民俗学会年会(AFS, Milwaukee, Wisconsin),会议发表论文“庙会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与重构”。
5. 2006年10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东亚文化研讨会”(East Asian Cultures Seminar)上,讲授“当代中国神话的变迁”(The Transformation of Myth in Contemporary China)的专题讲座。
6. 2001年5月,应邀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系主讲了“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The Art of Chinese Folk Paper-cutting)专题讲座。
7. 2001年3月,应邀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主讲了“女娲之神——当代中国的神话与民间信仰”(The Cult of Nüwa: Myths and Beliefs in Contemporary China)专题讲座。

通讯地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5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