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子贤]被固定了的神话与存活着的神话
——日本“记纪神话”与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之比较
  作者:李子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10 | 点击数:11875
 
3、在各种祭祀活动中,如果有必须吟诵神话的程序,那末,其神话内容必定是韵文体的形式并以某种调式吟唱出来。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上古神话当它与宗教祭祀、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并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时,由于其神圣性、规范性,故绝不允许念错或中间出现停顿,而必须琅琅上口,一气呵成。为了便于记忆,押韵、节奏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60年代至80年代的田野调查中发现,凡被视为讲述其民族来源、民族发展的“根谱”的创世神话,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演唱,其样式均为韵文。讲述出来的神话故事当然也广为流传,但它多与宗教祭仪无关。而且,这些神话所讲到的神,大多也不再是人们信仰中的神。由此可见,上古神话主要是韵文体,是吟唱出来的,是祭司经过长期磨练强记在脑海里面的。日本古代神话的情形,也大概应当如此吧。
4、神话的发展历程,当由氏族神话逐步发展为民族神话。在有的民族那里,如日本民族,再由民族神话上升为国家神话。在云南,我们还可以找到由氏族神话向民族神话过渡的活生生的实例。直到本世纪60年代,在独龙族中,还广泛流传着许多氏族起源的神话。大约自本世纪上半叶,独龙族的民族神话开始形成。这就是笔者于1962年在独龙江畔搜集到的《创世纪》这部长达700多行、吟诵出来的创世史诗。它包括了人类起源、人与鬼的斗争、洪水滔天、天地分离,聚媳妇的由来、“卡雀哇”(年节)等神话内容。(注:李子贤:《神话的民族特色与文化生态——独龙族神话探幽》。《中国民间文化》,学林出版社,1993年3期。)在傈僳族那里,也存在着类似的文化现象,即氏族神话与民族神话并存,并逐步趋同于以民族神话为主的格局。《日本书纪》似乎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某些氏族神话有所展示,“一书曰”,“一书曰”多少能说明这一点。君岛久子教授在《仙女的后裔——创世神话的始祖传说形态》中指出,见于《帝王编年纪》中养老七年条所记载的《余吴湖的仙女》,就是近江国的始祖神话。但“由于其与天孙降临的皇统相抵触,因此,在作为正史的《古事记》、《日本书记》中没有记载。”(注:载:中国西南民族学研究会、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合编,1990年,大阪《中国西南诸民族文化的研究》。类似的氏族神话,在日本古代肯定不在少数,如《常陆国风士记》中有关鹿岛神宫的“献国”神话;《播磨风土记》中创造该国的大国主命神话;《出云国风土记》中有关此地大国主命传说等,只不过是在当氏族神话上升为民族、国家神话的过程中,这些氏族神话大多被在“记纪神话”中扬弃了。
5、大凡存活着的神话,都必须依存于一定的文化生态系统。直到本世纪80年代初,即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云南少数民族大多保留着神话赖以存活的文化生态系统。在日本,“记纪神话”被写定前后,神话赖以存活的文化生态系统亦当存在。今日日本各地的神社和相关的祭祀活动,亦表明这种特定的文化生态系统仍有残留。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云南与日本曾经有着相似的自然生态系统与文化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活形态神话还原日本“记纪神话”写定前后的原始面貌和存在形态。本文所论日本与云南神话内容和形态的共同特点,已大体勾勒出了日本古代神话的面貌。我们纵然不能说日本古代神话就是那样,但我们可以说日本的古代神话可能就是那样。这就是“记纪神话”是从氏族神话逐步发展而来的;在“记纪神话”写定时,神话大多已被纳入各种祭词、氏族谱系而在各种祭祀活动中被吟诵;各氏族的祖先都被追溯到了显赫的神祗那里并受到崇拜;由于不同的氏族和不同的地域所至,同一类型的神话有多种说法。神话的存活从属于特定的文化生态系统。
“记纪神话”是早已写定而被固定了下来的文献神话,日本的社会历史经历了许多次转型,但其为何至今仍具有活形态神话的某些特征?“记纪神话”中的不少神,虽然业已消歇,乃至“僵死”,为何有的神(如太阳神、稻魂神等)又一直得以存活并仍受到顶礼膜拜呢?这在东亚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对此,笔者怀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对上述问题做出一个较为合理、有说服力的解释。
(本文原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01期,第74~79页,注释等参加纸质媒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吕凤棠]宋代民间的佛教信仰活动
下一条: ·[张玉梅]中国古代舞蹈教育流变
   相关链接
·[高志明]存在形态:一个认识神话的维度·[董秀团]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传承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