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龙圣 李向振]病患:变婆故事的社会隐喻
  作者:龙圣 李向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5-27 | 点击数:8212
 

  可见,我国历史上记载的“活人变虎”现象多是民间对病患的一种隐喻。流行于我国西南的活变故事也是如此。清代、民国时期的活变故事对此多有透露。据清代广西北部的一则活变故事记载:

  闻西粤苗人,每有变虎之异,其变未久而被猎获者,往往于前两足皮内犹带银钏。盖苗俗,妇女以腕钏之多寡为贫富。余初以为诞,后居怀远、阳溪山中三阅月,与苗人习处,询知头人,云其家自祖父以来,三世而两见矣。盖其祖母与叔皆变虎者也。将变时肢体发热,头目昏眩,呻吟床第如寒疾。数日后,口噤不能言,则知其将变虎矣。

  以上故事,是清代人俞蛟在广西居住期间从当地苗人头目处听闻并记录下来的。其中提到“肢体发热,头目昏眩,呻吟床第如寒疾。数日后,口噤不能言”,与上文赵生妻李氏的症状几乎一模一样,可知广西苗人“变虎”者其实患有类似头风的疾病,引起家人、邻里的恐惧,因而被他们想象和传说成老虎。此外,民国年间贵州八寨县传说的变婆也如出一辙。据民国《八寨县志稿》记载:

  金发贵,第五区苗首也。有一子名阿三,于光绪末入山樵采,至晚空回,自云身体不安,于是渐次肿滥,日益加重,未经年,手足俱脱,形象变异,遍体生毛,茸茸然,与虎相似,特无爪无尾。人近之,不相害,于是邻近各苗皆云此人成老虎鬼。后果变虎入山而去,所遗田产,宗族均不敢受,亦未有人敢种者。

  由上可知,苗人金阿三因进山砍柴染上怪病,起初身体肿胀,继而病情加重,身体逐渐变形、长毛,外表看起来有些像老虎。但无爪无尾,也不伤人,实际上根本不是老虎。然而,其身边的家人、邻里出于对怪病的恐惧,纷纷传说他已变为老虎鬼。因此,金阿三也就成了所谓的“变婆”。由此可见,活变故事中的“变婆”其实就是病患。故事中“活人变虎”的说法也是一种隐喻,即家人、邻里把身心、行为发生变化后的病患说成是老虎。

  除“活人变虎”主题外,活变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变虎后,变婆离开家园,不久又返回村落并引导老虎等野兽吃人,最后神秘消失。这些情节看似荒诞不经,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它们表达了民间对疾病的恐惧,同时也折射出病患与家人、邻里在病患去留问题上存在的矛盾和张力。

  首先,变婆离开家园的情节,其实就是家人、邻里因恐惧病患而将其驱逐出家园的过程。在历史上,人们因恐惧疾病和死亡而驱逐病患的现象屡见不鲜。直到今日,歧视和排斥病患的现象也都依然存在,甚至有部分演化成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所说的政治压迫。被隐喻为变婆的病患也经历着这种被歧视和驱赶的命运。这点在清代、民国时期的故事中多有体现,比如前述清代广西北部的变婆故事记载,病患“变虎”后,“其亲属皆环泣,病者泪亦涔涔下。乘夜,号哭舁诸野外,闭门不使入,次早不知所之矣”。可见,家人、邻里因害怕疾病对病患进行了驱赶,导致其不得不离开家园。又如清代道咸年间,广西古州某村一妇女突然“变成老虎”,家人先将她软禁,后又请道士来念经超度,最后将她残忍地驱逐:“告之曰:此后不许回家,汝既为兽,宜归山林。告罢,用戈矛火器逐妇虎归山。妇虎垂泪奔去。亦一奇也。”再如,民国云南《马关县志》记载:“相传苗人化虎,言之确凿,似真有其事者,谓其将变化时必以病渐,则好夜出,渐则窃家中鸡大生瓜毛,家人避之而不敢近。彼犹恋恋不肯去,经家人祷祈,始吼啸而去。”这说明,云南马关传说的变婆亦为病患,同样因遭到家人的驱赶而离开家园。此外,云南流传最早、最广的活变故事说人年老后会变成老虎,离家而去。早期的故事并没有提到变婆离去的原因,但清代故事对此有所补充:

  滇中猓猡有黑白二种,皆多寿一百八九十岁乃死,至二百岁者,子孙不敢同居,舁之深谷大箐中,留四五年粮,此猓渐不省人事,但知炊卧而已,遍体生绿毛如苔,尻突成尾,久之长于身,朱发金晴,钩牙铦爪,其攀陟岩壁,往来如飞,攫虎豹麞鹿为食,象亦畏之。

  可以看出,在云南普遍流传的活变故事中,变婆离开家园仍是被驱赶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云南的“活人变虎”是因年老而引起,看似与疾病无关,实际上却是相关的。首先,不论是疾病还是年老,都与死亡接近,易对家庭造成“死亡污染”(death pollution),从而引起家人、邻里的恐惧。在这点上,老人与病患并无不同。其次,老人体弱多病,人们驱逐老人往往也正是因为他们患有疾病,如《神仙传》记载有上党人赵瞿,因久病不愈被子孙驱逐到山洞中,“赵瞿者,上党人也,病癞历年。众治之不愈,垂死,或云不及活流弃之。后子孙转相注易其家,乃赍粮将之送置山穴中”。云南活变故事和赵瞿的故事十分相似,都说子孙为老人准备好粮食后将其驱赶到山中。但前者充满了神话色彩,后者却道出了真正的原委,即家人恐惧老人所患的疾病,才将其驱逐。可见,云南传说中的变婆——能变虎的老人,本质上也是病患的一种,其离开家园同样是被驱赶而造成的。

  其次,变婆离开后又返回并引导老虎等野兽危害村落的情节,实际上是病患回家探亲并引起人们误解和紧张情绪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病患离开家园常常是被强行驱赶的结果,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因此他们往往因思念亲属又会主动返回探视。清代广西北部的变婆故事对此记载,“数月后,时衔犬豕置门,犹不忘家室云”。又如清朝康熙年间,传说贵州安顺府有陶姓年轻女子“变虎而去”,之后“亦数日一至家,抚视其子即去”。再如康熙年间,田雯记载:“关索岭下蛮村中一妇人化为虎,虎文炳如,夺门而出,不知所之。或一月或数日必来顾其子,少顷,垂头鞅鞅而去。”可以看出,变婆出走后不久又返回的故事情节,其实就是病患因思念亲属而回家探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平日与病患在山中为伴的野兽也常常跟随而来,人们见状,便误以为是变婆有意引导它们前来村落危害人畜。民国八寨县的一则变婆故事对此记载尤为详细。据载,该县长清堡有叫做陆开忠的人,因患“疥癞”而遭到村民驱赶,“人恶之,遂野处”。久之,其身体长满黑毛,指甲弯曲,形如老虎,成了“变婆”。被驱逐后,陆开忠因思念女儿,常常乘夜潜入其所在的村落探视。每当此时,与他在山林中为伴的老虎也常常跟随而至,获得猪狗等猎物便同他分享,由此对该村造成危害。但事发后,村民并不知道他的返回是为了探视女儿,而误以为他故意引导老虎来寻找食物。可见,变婆离开后又返回并引导老虎危害村落的情节,其实就是病患因思念家人而返回探亲并引起人们误解和紧张情绪的过程。在上述故事中,后来又因同行的老虎吃了人,所以村民便更加嫉恨陆开忠,决心要除掉他。因此,他最后只能永远离去,不再返回。这也正是活变故事为何多以变婆消失而结尾的最好说明。

  以上“活变故事”情节具有明显的反复特征。先是家人、邻里因恐惧作为病患的“变婆”而将之驱逐,不久被迫离开的“变婆”因为留恋家园又主动返回,人们对“变婆”的回归及“带来的危害”深感恐惧而再度将之驱逐,最后变婆不得不被迫地永久离开深恋的家园。可以说,病患留恋家园与家人及邻里将病患驱赶出家园形成一对矛盾,二者之间的张力正是通过这些故事情节的反复而得以彰显。

  三、死变故事的相关记载

  在西南民间流传的变婆故事中,除活变外,还有死变一说。清代、民国时期的广西、贵州等地对死变故事多有记载。在广西地区,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柳州府志》在谈及变婆时便提到死变的情形:

  查其变有二,有活变,有死变。死变者,其人已死,上气已绝,其气全酝在下,及备棺埋葬后,或一日二日,自开棺而出,依然回家,但不能人言,儿女骂,不与之食,遂去,不知所终。

  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死变故事,尽管其叙述比较简略,但主要的故事情节都已具备,如变婆死亡、葬后复活、破棺返家、遭到驱逐、不知所终。后来的变婆故事大多以此为核心,只不过在叙事上变得更加丰满而已。除该故事外,位于广西北部的罗城县在民国时期亦流传有一则死变故事。后者与前者一样,都以“死而复生”为主题,但内容更为丰富。例如,在驱赶变婆的方法上,罗城县死变故事除提到以辱骂方式迫使变婆羞愧离去外,还补充了用活鸡引诱的办法,“急觅雄鸡一只,纵之深山中,嗾变婆跟踪追捉,而变婆一若被魔术驱遣,听受家人指挥,满山捉鸡,愈逐愈远,遂忘却来时道路矣!”此外,故事结尾还提到变婆被驱赶后,最终会变成老虎等野兽。

  在贵州地区,民间同样流传着死变故事。清末人华学澜在其《辛丑日记》中就提到位于贵州东南部的黎平府的一则死变故事:

  衢翁言,黎平府属有变苗者,亦苗之一种,凡妇之少艾,若尻际生尾,不出三日必死。死后葬山中,越三日必复苏,破棺而出,走归其家,操作如常,亦识家人,唯力大于昔,不言不食而已。若过七日则害人,故家人于其归也,辄讽之使去。不从,取鸡一头以示之。彼见鸡,思攫人,故持鸡而走,彼必随而逐之,诱入深山,然后放鸡使飞,彼逐鸡而往,遂不复知返。久之,变为彪,出食人矣。

  从内容上看,贵州黎平的这则故事与广西北部流传的故事一样,都是讲人死后复活返家,然后遭到驱逐,最后变虎吃人。二者只是在细节上稍有差别,如贵州死变故事中提到长尾而死以及死后力气变大等说法,但在广西北部的故事中却没有记载。除此以外,二者并无大的差异。死变故事对贵州民间的影响颇为深刻,直到民国年间陈国均在贵州下江县进行调查时,都依然能听到类似的故事:

  生苗所谓“老变婆”,就是人死后三日以至七日,亡魂破坟而出,即变为人形的老变婆,仍然回家来,虽已变成人形,与未死者无异,但其形状畸形,其头部梗直,不能活动,面可上仰,蓬头散发,身躯矮小,双足向后弯曲,入门家人均见,外人则不见,据说运气不佳的人,也会看见,在家并不危害生人,见亲属痴笑,但不说话,不饮食,可相帮家人服役事务,晚间不睡卧,立在门角过夜,呆如木鸡,家人见他的形状,乃生怕惧之心,过数日后,家人便以羞恶之言骂他,使他不再留恋家庭,随用红绿花纸缝成衣服,替他穿上,提一只雄鸡,偕同他到远处山头上,就将鸡交给他吃,嘱咐他以后不要再来家,家人即返,那变婆接了鸡欢喜若狂,不能捉拿,鸡也飞去,他便在后穷追,纸衣全被荆棘扯破,他也力尽踢倒在地而爬不起来,经过若干时日后,因受雨露的滋养而复活,这时人形完全消失,遍体长毛,野食树果、或鱼、蟹、虾虫、鸟等,常藏匿深山谷间,与兽类同栖,若见到人,乘人不备,从后紧抱双臂不放,用膝抵人腰部,仰天大笑,同与那人昏死过去,不一刻他渐苏醒,就咬人的项颈,吮人吸血,弃尸而去。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顾希佳]口头与文本: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谫议
下一条: ·[钟宗宪]死生相系的司命之神
   相关链接
·[张子健]浅析泰伯形象的政治隐喻意义·[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
·[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王祖悦]被遮蔽的疼痛
·[隋丽]符号的隐喻与复调的“土地”·[韦鑫]民俗医疗观念与疾病的文化隐喻
·[刘燕舞 朱雯]复制还是隐喻?·[李翠含 吕韶钧]游戏仪式与文化象征
·[李向振]日常生活的隐喻:作为公共领域的村落集体仪式·[孟令法]神圣与世俗:乌鸦的社会隐喻
·[李翠含 吕韶钧]游戏仪式与文化象征·[周星]便溺·生育·婚嫁:马桶作为一个隐喻的力量
·[李永平 樊文]民族民间屠龙文本与禳灾隐喻·[黄悦]《水死》中的神话原型与文化隐喻再探
·[刘亚亚]墨海龙腾:对洮砚中龙砚风格成因与意涵的考察·[李菲]心像·物像·绘像:阿尼格冬与藏边社会地方历史的图像隐喻
·[尤林]论利科对当代人类学的影响与贡献·[黄金葵]度化叛逆者的通过仪式
·[程波涛]阜阳团花剪纸的民俗应用与文化隐喻·[吴晓东]神话研究的认知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