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吴真]1920年的北京白云观:日本最早的中国道观实地调查
  作者:吴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3-03 | 点击数:32643
 

  [16]常盘大定:《旅行の范围及顺序》,《古贤の迹へ》,第7-20页。

  [17] 可参内藤湖南等著:《日本学人中国记书记》,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8]东京《朝日新闻》,1920年11月19日-23日,第4版“古贤の迹へ”专栏。此二篇专栏文章均收入1921年的《古贤の迹へ》,第29-40页。

  [19] 常盘大定在1923年出版的《支那佛教史迹》之《北京白云观と京兆居庸关》,第142页介紹了1920年白云观文章的良好社會反响及日本学界对其1921年第三次访问白云观的期待。

  [20] 丸山幸一郎(1894-1924)于1919 年到中国,任日文《北京周报》记者,与李大钊、周作人等多有交往。

  [21]《北京白云观と京兆居庸关》,《支那佛教史迹》,第141-142页。此外还提到立于邱祖殿前的巨碑《邱长春真人事实碑》由于时间关系无法拓碑,常盘氏抱憾而去。

  [22] 见《常盘博士支那佛教史迹踏査报告会展览拓本目录》,东京:东京帝国大学启明会,1922年。

  [23] 小柳司气太:《白云观调查报告》,《白云观志》第359页。1980年代以来中国几种介绍日本道教学术史的文章,皆将小柳氏1921年的北京之行误为专为白云观调查而来,此当系未细看1932年小柳氏本人的调查报告所致。

  [24]福井康顺:《支那寺观の现状に就て》,第7页。

  [25] 常盘大定:《白云观》,《古贤の迹へ》,頁30。

  [26] 常盘氏的鸟瞰图比较粗略,在他所撰的《白云观》文字表述出现的东路南极殿、真武殿,图中没有绘出。与1934年小柳司气太《白云观志》的测绘图相比,可以看到常盘氏的鸟瞰图缺少以下建筑:东路的斗府宫和罗公塔、华祖殿、火神殿,西路的吕祖殿、八仙殿、元君殿、元辰殿、祠堂院,道观最后面的云集山房。

  [27] 《全真教》,《古贤の迹へ》,第36-39页。

  [28] 《北京白云观と京兆居庸关》,《支那佛教史迹》,第143页。

  [29]《全真教》,《古贤の迹へ》,第39页。

  [30]《东岳庙》,《古贤の迹へ》,第48页。

  [31]《上海白云观》,《支那佛教史迹》,第347页。

  [32] 《白云观》,《古贤の迹へ》,第34页。

  [33]小柳司气太《白云观调查报告》(《白云观志》第361-362页)对此“公关”手段有详述。另据报告所言,1931年9-10月的一个月之间,小柳氏隔天驱车从东城甘两胡同的住所赶往白云观调查,总共不过16趟左右,而非后来有些日本道教研究文章所敷衍的“1921-1931年小柳司气太十几次访问白云观,甚至住进了观内”。

  [34] 吉冈义丰:《白云观の体验》,氏著《永生への愿い》(京都:淡交社,1970年),第217-228页。


      (作者系南开大学副教授,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外国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中国道教》2010年第5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郭军宁]妈祖圣地湄洲岛
下一条: ·[陶立璠]关公如何从战将走上神坛?
   相关链接
·[毕雪飞]寄寓神威:日本八幡信仰的多重面相·[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张勃]北京春节的传承与变迁·[杨赫]增进理解还是固化偏见:西方记者甘露德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与中国国际形象建构
·[徐梓淇]“民具”的再定义:21世纪日本民具学的转型与反思·[吴珂]玩具研究批判与日本藏中国乡土玩具资料群补遗
·[王子尧]北京中轴线民间叙事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路径研究·[谭昱芊]论五来重“佛教民俗学”的思想脉络
·[孙瑾]西王母传说在日传播研究·[刘建华]日本民间信仰研究的历史演进:概念形成、学科互动与范式流变
·[刘晨]冥神祛病:唐代泰山府君信仰“东渡”日本再考·[李欣桐]日本新冠疫情下妖怪 Amabie 形象的多重建构
·[姜姗]日本妖怪文化中艾灸民俗的演绎与异化·[贾怡文]社区的联结与延续:老北京叫卖表演的文化认同
·[范夏苇]浅谈日本的中国宝卷研究·“仪式文艺的文本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民间文学前沿研究讲演录》新书发布会举行
·“中国非遗保护20年:成就、挑战与展望”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祝鹏程]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