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2010:如果你为它们哭泣
——2010文化遗产热点回顾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27 | 点击数:10371
 

 

繁华与荒凉是一场巨大悬疑


本报记者 郑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12月28日   第 07 版)


  这一年有太多的喜事降临。8月,“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增加到40个。11月,中国又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增添了5位新成员,并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大国。

  在一连串的喜讯里,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浙江定海这座古城,确切地说,它已经不是一座古城了。10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卫战,及首例民众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和自己的家园而状告市政府的行政诉讼。

  只是这些,最终还是没让这座历史名城逃脱被拆迁的命运,恰恰相反,它似乎预示着一轮噩梦的开始。10年间,一处处古建筑被拆毁,一件件古物件被破坏。轰隆隆的城市改造巨钳下,多少优秀的历史古建筑改变了模样或者彻底消失,我们恐怕已经没有勇气去计算。并且,也没有勇气去面对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繁荣与荒凉的巨大悬疑——

  为什么申遗成本越来越高,申遗热潮却不见退烧?为什么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为什么考古“新发现”越来越多?为什么一边拆除古建筑,一边却让仿古建筑遍地开花?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陆续找到共同的答案,那就是利益。

  追求利益天经地义,但需得法。中国西汉贾谊有一个理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也就是西方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法则。如果因为被眼前的劣质的利益蒙蔽,放弃了长远的可持续的利益,那么这种追求有何意义?

  京剧申遗成功后,上海京剧院院长孙重亮说,京剧入选非遗不可能一步登天地改变现状,若想走出一条光明的传承之路,从业者要能够静下心来,不再浮躁功利。如果孙院长不站出来说这段话,大概全中国人都认为京剧是国粹啊,保护得最好了。但其实,京剧跟其他传统戏曲一样,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京剧演员被市场边缘化,不仅演员断档,就连剧目、观众都面临着断档的问题。

  我们远不到得意的时候,更不应该忘形。


2010文化遗产热点回顾:各地巨资申报世界遗产 

2010年12月28日 08:43:32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增5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11月,京剧、中医针灸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以及麦西热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共有28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

  各地巨资申报世界遗产

  2010年7月31日,河南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8月1日,中国的丹霞地貌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此后,媒体相继披露广东丹霞山为了申遗,投入了1.2亿元进行环境整治,武夷山花了1亿多,“中国丹霞”在申报过程中花了十几个亿。虽然申遗成本高,但申遗热仍然在各地蔓延。为了河南龙门石窟申报世界遗产,洛阳市政府投入1亿多元,拆除了南门外的中华龙宫、环幕影城、部队营房及各种不协调建筑。四川都江堰为整治文化环境,拆掉了价值大约2.2亿元的建筑。随后,巨资申遗值不值得马上在全国引起热议。

  灾难中的文化遗产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地震对文化遗产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青海、四川两省7县27个乡镇,总计3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贝大日如来佛堂及勒巴沟摩崖、新寨嘉那嘛呢堆等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不同程度损失。6月、7月,全国28个省区发生洪水,各地文化遗产再次遭受损失。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下,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课题迫在眉睫。

  曹操墓疑云

  即便在安阳曹操墓被评为2009年十大考古发现后,有关曹操墓真伪的质疑声并未消失。2010年8月21日之后,学术界又发出新的质疑声音,一些学者提出“新看法”,曹操墓中不少“文物”是“假的”:《鲁潜墓志》是假的,是人为“埋地雷”埋进去的;“魏武王”铭刻也是假的,是人为造好后,通过民工“塞进”墓葬中去的;画像石也是假的;“黄豆二升”石牌是假的;甚至整个曹操墓所出文物都是假的,只有一号墓墓门口所出那把生锈的铁剑是真的……如此等等。

  圆明园罹难150周年

  2010年,圆明园的海外寻宝计划搁浅。圆明园公园管理处10月18日发表了一份全球倡议书,旨在保护过去150年中被劫掠而失去的文物。倡议全球持有圆明园文物的机构或个人返还文物,全球热爱和平的人士共同抵制圆明园文物的拍卖、交易,全球学术机构共同做好圆明园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播和利用工作。

  北京钟鼓楼新改造停滞

  2010年初,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宣布“北京钟鼓楼,北京时间文化城”规划方案已经形成,整体规划和建设将在今年开始。钟鼓楼地区是北京历史文化的核心地区,重磅消息一传出,引起了文物保护界及老百姓的激烈争论。7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原东城区与原崇文区合并成为新的东城区,北京时间文化城项目开始停滞。9月份,新东城区传出消息,“北京时间文化城”的提法已经成为过去时,钟鼓楼改造风波暂告一个段落。

  名人故里之争

  2010年,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从炎帝故里之争到老子故里之争,从曹雪芹、诸葛亮、李白故里之争,再到赵云甚至西门庆故里之争、孙悟空故里之争。从“出生地”到“葬地”,从有据可考的历史人物到虚构的文学形象,这一年,名人故里之争越发离谱。这种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单纯的经济利益驱使。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年12月28日第 07 版

上一条: ·部分“非遗”传承或面临断档 加强扶持势在必行
下一条: ·[周锦章]数字化平台与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
   相关链接
·[周玥]刺绣非遗生产性保护中的文化协商与女性主体赋权·[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
·[周嘉]运河地名的历史制作·[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赵经纬]遗产话语下社区博物馆的功能建构及其空间实践·[张竹村]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管理机制分析与启示
·[张群群 陈晶晶]文化遗产治理共同体的模型构建与实现路径·[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
·[叶玮琪]实践民俗学视野下风俗教化的变迁与回顾·[姚慧]黄河流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姚航]都市民俗的“再嵌入”及其调适:非遗的“异地落户”现象研究·[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在地实践:以浙江省“3+N 保护行动(2018-2024)”为主线
·[王翘楚]“网红旅游城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品牌互构实践探究·[王静怡]仪式实践与文化传承:基于岷县宝卷的田野调查
·[王东 蒋楠]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索朗旺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波罗木刻”传承与创新研究
·[所揽月]“物”的激活:景迈山普洱茶的传统重建与文化实践·[孙佳]中原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与价值重构
·[齐琪]从民俗活动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裴世豪]从 “个体认定” 到 “群体赋权”:关公信俗传承困境与非遗治理范式转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