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韩雷]文艺民俗学的困境及出路
  作者:韩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7 | 点击数:13356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栏目”专题:民俗学与友邻学科的交叉研究·

【特约栏目主持人语】我们的传统国学长于综合研究、短于学科分工。20世纪初全面引入的西学则长于学科分工、短于综合研究。在我国现代学术体系中,近百年来西学基本取代了传统国学,各学科的分立研究越来越发达,而同时不断有重视发展学科交叉研究的需要和呼声。学科间的交叉研究常能产生新的学术生长点,取得富于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而交叉研究也通常比单学科研究更有难度。民俗学是一门典型的与多种学科有密切关联和显著交叉的学科。这是由于作为民俗学研究对象的民间文化所包含的门类可以与精英文化大致对应,精英文化所辖的一般门类在民间文化里也大都具备,比如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科技、民间语言、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史等就与精英文化中的作家文学、精英艺术、精英科技、文人书面语言、制度化宗教、上层社会史等相对应;民俗学体系中研究上述门类的分支学科就必然与其他学科中研究相对应的精英文化门类的分支学科有关联和交叉。与民俗学关联最密切的友邻学科有人类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学、宗教学、语言学等。对民俗学的学术精进和学科发展而言,做好与友邻学科的合作与交叉研究尤为重要。基于以上宗旨,本专题组织了4位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撰文讨论民俗学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建筑学、文学等学科的合作与交融。

──黄涛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文艺民俗学的困境及出路
韩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摘 要:以民俗学为背景的学者从借助民俗学破案释疑到文艺民俗学学科自立门户,所走乃是一条自觉建构理论的路径,而从事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学者走的却是一条批评实践的路径。文艺民俗学的理论建构如今遭遇瓶颈,文艺民俗学的批评实践与理论建构亦未形成良性互动。从文艺民俗学的意识形态、符号、学科属性等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反思,或许有助于我们突破当前文艺民俗学理论建构的瓶颈;通过对作家文学的文艺民俗批评以盘活文艺民俗学理论谱系亦并非一种奢望。而走向文化批评才是文艺民俗学成功突围学科困境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文艺学;民俗学;困境;文艺民俗批评
中图分类号:(Times New Roman小五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0)05-0024-07
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0.05.003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20世纪80年代由于西学大量地被引进中国,新理论新方法激活了很多传统学科,也刺激促成了很多边缘学科的交叉联姻。较早的如萧兵和叶舒宪利用西方人类学方法研究文学,重新解读中国传统经典,并倡导文学人类学。虽然被有的学者批评为西方出理论中国出材料①,但他们的学科交叉性“解码破案”系列却给传统的国学研究带来了新鲜和兴奋。萧兵和叶舒宪所动用的新理论新方法,其中就有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包括叶舒宪后来所倡导的“三重证据法”——被认为或自认为是对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超越。事过境迁,他们当初主动“勾引”虽获得轰动般的快感,但毕竟还未真正形成一种学科意义上的方法论体系。稍后的文艺民俗学就是在传统学科无法顺利解决问题的历史情境下,顺应边缘学科的亲和性,交叉融合而诞生。而国外早就存在过这样一门“新”学科,林骧华在1987年就把文艺民俗学(Folklore in Literature)作为一种新文艺研究方法介绍到国内[2]。只不过国外文艺民俗学研究的重点不是作家文学的民俗影响,更少涉及区域文化对作家文学创作的渗透,主要研究原生口语文化和次生口语文化[3];说到底,他们的文艺民俗学研究其实就是民间文艺学的翻版。在国内文艺民俗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其诞生是以宋德胤《文艺民俗学》(1991)、陈勤建《文艺民俗学导论》(1991)以及秦耕《文艺民俗学》(1993)这三部专著的正式出版为标志的。在此之前已有的研究还没有上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

  一、文艺民俗学研究的两种路径

  作为一门学科的文艺民俗学正式诞生之前,闻一多先生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成功地运用了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方法,破解了很多《诗经》、《离骚》以及上古神话中的悬案和难题。近半个世纪后,钟敬文先生在80年代末撰写了《民俗学与古典文学》一文,呼吁我们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要想深入下去,一定要利用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这篇重要文章后来被当作宋德胤《文艺民俗学》一书的代序。钟先生从古典文学中民间文学所占的位置、古典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民俗现象以及研究古典文学如何借鉴民俗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等三个方面,深入论证了古典文学与民俗学的关系[4]。1998年钟敬文先生再次强调民俗学方法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性[5]。“文学与民俗的联系很自然。因为文学作品是用人的生活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和传达真理的。而民族的民俗是同人们的生活发生着最密切关系的文化事象。我经常打一个比喻:人们生活在民俗里,好象鱼儿生活在水里。没有民俗,也就没有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文学要表现人,表现人的关系、人的事情和人的思想感情,就离不开与之密切相关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即民俗。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在传统学界,把民俗学的视野、或民俗学的方法引进文学评论、或文学研究,还是比较少的。一些作家曾选用民俗做素材进行创作,如老舍先生的京味小说,鲁迅先生的绍兴味作品等,民俗曾使他们的创作个性大为生色。我同样相信,如果文学评论家们也具有这方面的视野,那他们的研究,在说明文学艺术的境界上就会有所开拓,甚至还可能启发其它一些创造性的思维。”钟先生还举例说,从中国的文学史来看,将民俗学的视角应用在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上,也确实是大有可为的。例如,六朝的志怪小说多数是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简单记录。唐传奇中的许多传世之作也取材于民间。2000年,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文艺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认为文学研究的多角度是必要的,其中就包括民俗学,再次强调文艺学采用民俗视角的重要性,并初步论及文艺民俗批评的文化维度[6]。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上一条: ·[萧百兴]催生“历史地理建筑学”:呼唤地域研究及其实践的文化总体性
下一条: ·[王学艳]当前我国民族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
·[张筠]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俗学主动:传承、实践与现代性·[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