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萧放]春节——祭祀的节日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4 | 点击数:42768
 

3. 迎春、鞭春礼仪
说到春节期间的国家公祭,无论如何也要说到立春,立春不仅是古代真正的春节,并且它在时间上正好在大年前后,腊月与正月之间,说到底我们的岁首确立的时间基础是立春节气,古人在确立历年开始的时间时候,考虑到了与四季之首立春的协调。
立春日,周天子穿着青色的衣服,乘青色的车马,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迎春。
汉朝继承古代天子迎春的服色制度,立春日,皇帝祭青帝勾芒,车马皆青色,唱《青阳》之歌,跳《云翘》之舞,竖青阳旗幡;朝廷百官一律着青色衣服,郡国县官,及其他官吏,都服用青色的头巾。隋唐十分重视迎春仪礼,皇帝亲率百官,“祀青帝于东郊”。皇帝还给百官赐“春罗幡胜”。
唐代出现了立春日鞭春习俗,即地方官员以杖打土牛,以表达迎春的意愿。宋朝虽然迎气之礼淡薄,但对立春日鞭春的习俗十分热衷,鞭春成为国家迎春礼仪的中心内容。《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开封府进春牛鞭春的情形。明朝政府仍然十分重视迎春仪式,从京城到地方府县,立春之日官员都要组织迎春、鞭春仪式。
据《帝京景物略》记载,明代北京迎春的“春场”,在东直门外五里。先立春一日,京城最高首长京兆尹带领府属官吏,或骑马,或乘轿,皆着红色礼服,头簪彩花迎春。迎春的队伍以旗帜前导,接着依次为田家乐班、勾芒神亭、春牛台及附属县的官吏人等。迎春队伍游行的路线是由春场游至府衙,表示春气接到了府内。然后由京兆生员以塑好的小春牛、芒神送入宫廷,进皇上春,进中宫春,进皇子春。仪式完毕后,“百官朝服贺”。立春日,府县官吏都要穿上官服,祭祀勾芒,各人用彩杖鞭打春牛三下,以表示官府倡导农耕之意。
清代迎春仪式与明朝略同,立春前一日,顺天府尹率僚属朝服至东直门外迎春。立春日,大兴、宛平县令设供案于午门外正中,恭进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及用时花插成的春山。进春的物件由府县生员抬进皇宫,然后府尹主持鞭打春牛的仪式。(《燕京岁时记》)
民国时期,因为政府改行公历,官方立春迎春祭仪,也就逐渐停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春节:压岁钱
下一条: ·[对话冯骥才]春节假日宜提前一天 民俗文化需悉心保护
   相关链接
·[张兴宇 李有明]传统节日的新媒体传播与地方性知识再生产·[张隽波]民国历书中的春节标注及年俗话语建构
·[张勃]北京春节的传承与变迁·[闫冬]茶灯、龙灯、鼟锣:铜仁万山春节习俗的共有家园构筑
·[许晶仪]“拜拜”与“贤妻”:潮汕女性节日劳动短视频的自我编码·[翁瑾亮]北岳祭祀的当代转向
·[闻云峰]彝乡的“年味”:云南省洱源县松鹤村吹吹腔春节演剧的调查研究·[王兴尧]文本·仪式·节日:春联风俗传说的文化叙事
·[王红莲]摆供:世俗食物的神圣化之路·[王大千]非遗节日传承保护的思考
·[汪欣]谈人工智能时代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陶书敏]春节祭祖的体化实践与象征秩序
·[齐琪]从民俗活动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刘欣怡]从高禖祭祀到神女信仰
·[李顺]以节日之名:消费主义的现代性实践·[李士强]节日的延续与调适:哈尼族苦扎扎节文化韧性机制
·[李牧]共舞:海外华人春节庆祝中的舞蹈与舞会·[李梦娴]文化群体记忆视角下春节民俗传承
·[解欣怡]共创“我们的节日”:杭州青山村端午游龙会的民俗化路径与启示·[姜新琪]当代城市节日的公共性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