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
朱家钰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摘 要:2024年初,“南北换礼”的特产交流热潮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特产摸底”的狂欢,并由此衍生出了言说地方特产的“特产反差叙事”。传统意义上的“特产”总是与特定地域紧密相连,对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以及对于特定物产价值认知的不同,也能够在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形成区分。在“特产反差叙事”中,人们对特定物产的传统产地的认知,与该物产当下产地之间的差异,是反差效果得以形成的基础,本地人对于本应该属于群体内部的特产知识的疏离,以及相关物产刻板印象的颠覆,消除了特产的区分功能,加剧了反差感。“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消费社会附加于特定物产之上的价值符号,同时也让民众对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有了新的认识,提振了民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过,这种情绪因素也主导了叙事的演变,使之呈现出极化生长的趋势,最终成为情绪性大于事实性的“后真相”式的知识。
关键词:网络民间文学;民间叙事;二元对立;后真相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