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
  作者:朱家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20 | 点击数:331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
朱家钰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摘  要:2024年初,“南北换礼”的特产交流热潮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特产摸底”的狂欢,并由此衍生出了言说地方特产的“特产反差叙事”。传统意义上的“特产”总是与特定地域紧密相连,对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以及对于特定物产价值认知的不同,也能够在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形成区分。在“特产反差叙事”中,人们对特定物产的传统产地的认知,与该物产当下产地之间的差异,是反差效果得以形成的基础,本地人对于本应该属于群体内部的特产知识的疏离,以及相关物产刻板印象的颠覆,消除了特产的区分功能,加剧了反差感。“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消费社会附加于特定物产之上的价值符号,同时也让民众对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有了新的认识,提振了民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过,这种情绪因素也主导了叙事的演变,使之呈现出极化生长的趋势,最终成为情绪性大于事实性的“后真相”式的知识。
关键词:网络民间文学;民间叙事;二元对立;后真相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
下一条: ·[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相关链接
·[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郭阳]网络民间文学定义再探究
·[程萌]网络游戏中民间叙事的传统化实践与文化认同·[王圆圆]分久必合:从“拦门”二元对立元素看社会性别规范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隋丽]民间叙事的情感逻辑:基于黄振华故事讲述的分析
·[梁玉婉]从“二元对立”到“走向田野”:张清水民间观的回顾与思考·[李一凡]地方民间叙事中的“箭垛式”名词
·[李欣]长平之战与民间记忆·[江帆]民间叙事生成与演化的内在逻辑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李扬教授讲授“国际视野中的都市传说”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施爱东研究员讲授“故事的结构法则与创编技巧”·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
·[张志娟]网络民间文学的传播与嬗变·[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
·[蒋好霜]中国民间叙事中的报恩母题与性别实践·[詹娜]喀左蒙古族民间叙事群体生成的动力解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