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3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3年会专区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
  作者:任积泉 苑秀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10-13 | 点击数:2287
 

中国民俗学会2023年年会论文  

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
任积泉  苑秀琴
(中共甘肃省张掖市委党校   张掖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  要:宝卷,是由唐代变文及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的一种中国传统说唱艺术;是佛教文化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过程中被逐步世俗化民间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河西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根脉之一。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河西宝卷逐步形成了包括“劝善”、“行孝”、“惩恶扬善”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作新卷,为宝卷文化不断注入活力的创新机制;以仪式、念卷、听卷、接声、互动,在参与中共同享受精神文化大餐的独特表现形式和习俗;以抄卷、修身养性、行善积德为基本出发点的宝卷文本传承传播模式;以借卷与还卷为纽带构筑的宝卷文化诚信体系等一整套完整的宝卷文化生态链。这一生态链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一文化生态链的存在,使河西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古老基因得以成功保存。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传袭发展的一个典范。
关键词:宝卷;民间文学;文化生态;传承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裘兆远]从家堂看太湖渔民俗信的变迁
下一条: ·[任亚丽]舞蹈表演在情感与形式之间的表达
   相关链接
·[梁家胜]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特质与新生机制·[李捷 李洁]遗产景观视角下凉州宝卷的景观建构及机制探索
·[贾志杰]媒介研究视域下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再认识·[纪秋悦]民国初期上海宝卷的书籍生产与知识阶层转型:以《针心宝卷》的书籍史为例
·[洪鑫珂]论网络民间文学的创作者·[何城禁]文本建构与学理反思:藏彝走廊南部地区多民族“格萨尔”搜集整理的学术史观照
·[范夏苇]浅谈日本的中国宝卷研究·[戴昕颖]民间俗文中 “去神圣化”的宗教符号
·[代清]灶王宝卷版本系统及其流变·[陈姵瑄]江南“祈财类民间宝卷”故事主角的神人属性及其叙事特点
·“仪式文艺的文本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民间文学前沿研究讲演录》新书发布会举行·[于敏]万玛才旦文学创作对民间文学的编译、化用与拓展
·专题║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笔谈·[康丽]当代学科生产与民间文学的发展自省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