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巴莫曲布嫫:加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作者:记者 王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03-17 | 点击数:7899
 

   自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并施行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令世界瞩目。

  十二年过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落地实施的进程中也遇到了诸多法理难题和现实挑战。两会期间,来自云南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提出尽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建议。

  巴莫曲布嫫对记者说,近年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布局中更加凸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两会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的通过,进一步确立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的原则,现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相关法条已无法完全适应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她在其建议中指出,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年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这两份纲领性文件均从“完善政策法规”的定位,分别将“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研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推动制定实施条例”作为进一步健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制度的优先事项加以了强调。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修法工作已条件成熟且迫在眉睫。

  巴莫曲布嫫对记者说,今年是全国人大换届之年,应不失时机,尽快将“研究修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纳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或年度立法计划,这样有利于在“十四五”期间加快相关的修法进程;应让“保护”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核心关键词,尤其是应让“保护”二字回归到这部法律的名称上,以进一步突出并完善立法保护的根本要义和基线行动,以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她认为,修法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才能得以有序推进。在执法检查、专项调研、论证、问询等具体环节上,应该让更多的社区、群体和代表性传承人进入修法的实际工作中来,广泛地吸纳他们的意见。因为作为活态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存续力取决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当代实践,有着鲜明的人民性特征,所以在立法规划和修法过程中,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来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修法步骤,回应广大民众和各利益攸关方的重大关切,让这部文化行政法更聚民心、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文章来源:光明网 2023-03-16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崔若男]疫情时代的民间文学
下一条: 无
   相关链接
·[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开幕式在摩洛哥拉巴特举办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即将开幕·《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全七册出版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
·[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
·[徐鹏飞]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徐金龙 李威威]文化强国背景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发展
·[徐家乐]新疆毛皮画艺术及传承保护研究·[辛海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王淑慧 周波]疫情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困境与解决路径·[王娜]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王丹]融入国民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路径研究·[唐璐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实践中的概念误用与路径混淆
·[沈昕 黄琳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三河羽毛扇的保护与传承·[冉小芳 左红卫 王耀萱 龚光平]乡村振兴视阈下剑河苗族剪纸的传承发展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