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
  作者:沈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06-15 | 点击数:33752
 

摘   要:受传统民俗学研究范式的影响,老年人的现代性养老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民俗学的重视。当下老年人面临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现代性带来的断裂感及由此引发的生命意义感的丧失。对此,基于日常生活视角的启发,民俗学的都市养老研究分别从身体与实践、记忆与叙事、情感、追问日常生活之“理所当然”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研究路径,以探寻老年人构建现代日常生活并从中获得意义的可能性。

关键词:养老;现代性;日常生活;意义

作者简介:沈燕,女,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上海,20043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积极老龄化政策与老年生命意义建构路径研究——以上海地区的养老机构为例”(项目编号:21YJC85000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资助项目“他们的声音:有关老年认知症的疾痛叙事与困境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21M7008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民俗学为什么要进行都市养老研究

  “在都市生活方式迅疾吞噬乡土的当下,我们山里的文盲母亲的晚年面临着比我们更多的精神困境。污浊、拥挤、喧闹的城市他们住不惯,乡土又是那样的萧瑟、稀疏与苍凉,要年迈的母亲改变她们早已熟稔的乡村生活习惯无疑是残酷与残忍的。于是,她们的日常生活不少都是这样的场景:没有绕膝的儿孙,从不打开电视,颤颤巍巍地走路,独坐和呆望。天下之大,哪里是老母亲们安身的地方?”这是一位已在都市生活多年的民俗学者写下的心声。当他把母亲接到城市后,母亲出现了心理疾病,“我的病都是你们整出来的。”母亲的这句抱怨,成了他心里的刺并成为他内省的契机。在工业化、城镇化大力推进的现代性背景下,作为个案,它反映的是“两代人的心灵挣扎,是这个时代千万个焦虑的心灵在同一时空下惶恐不安的缩影”,它道出了这个时代里大多数老人的精神困境,也道出了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养老问题。

  然而针对这样的养老问题,国内民俗学的研究相对较少。就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以往民俗学的养老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较为传统的民俗学路径的研究,包括以村落为研究单位,对该地域传承下来的老年组织、养老习俗等进行探究并考察其当代价值,以及以民间故事或传说为主线,探讨文化层面的与养老相关的议题。另一类则是从实际养老问题出发,探讨老年人在现代风险社会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如对“上楼”“老漂族”等现象的研究,不过这样的研究很少。总体而言,正处于都市化或现代化洪流中的,流动性强、异质性高的老年人群体,似乎一直未能得到民俗学的重视。虽已有学者呼吁要关注老年人的养老困境,但正在转型中的民俗学似乎还未做好准备。

  作为一门经世济民的学问,民俗学“建立在有血有肉的人的基础之上”,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关注,理应是民俗学的社会责任之一,而其中的都市养老研究,更是现代民俗学真正与现代性和解并开始直面当下的挑战与机遇。还需强调的是,这里的都市养老研究并非仅仅指在都市进行养老研究,而是指受都市文化影响的现代性背景下的养老问题研究,因此其研究区域自然也包括农村地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
下一条: ·[徐杰]口头诗学的语境范式与文艺观念的理论重构
   相关链接
·[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筠]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俗学主动:传承、实践与现代性
·[陶子煜]当局者观·[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李欣然]童谣,游戏与操场: 艾欧纳·欧匹和彼得·欧匹的儿童民俗学研究
·[李盛]文艺现代性的中国实践·[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
·[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
·[丁庆旦]断裂的传统与现代性自救·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
·[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
·[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韩若冰 黄潇婷]“日常生活”视角下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俞玲]变“节”惟新:中华传统节俗的现代性困境与发展路径探析·[孟令法]越界—虚构化行为:仪式生活与图像叙事的非常态表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