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0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0年会专区

[杜韵红]从语境到生境:博物馆的“非遗”保护实践探索
  作者:杜韵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11-14 | 点击数:3960
 

 

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论文•
 
从语境到生境:博物馆的“非遗”保护实践探索
杜韵红
云南民族博物馆
摘 要:急速的现代化进程快速碾压着传统文化,传统社会围绕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形成的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等为代表的“非遗”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本文对博物馆开展的“非遗”保护实践类型进行了梳理。博物馆从引入“非遗”静态展示,到运用科技手段对“非遗”进行场景再现,博物馆“非遗”展示手段在不断变革,但变革的同时也应恪守“非遗”保护的整体、活态、本真原则。而博物馆“非遗”的展示范式从语境到生境的转变,既是博物馆自身变革实践的创新,也是“非遗”保护理念转向整体保护的体现。
关键词:“非遗”保护;博物馆;实践;语境;生境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崔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保护
下一条: ·[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
   相关链接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蒋愔澄]非遗工艺展览策划研究·[杜韵红]以村为馆: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马桂纯]民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刘蓓]省级非遗馆建设理念、标准与路径
·[林玉惠]民众之学:中国珠算博物馆的民俗实践·[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毕常新 梁莉莉]物质遗存与共同体凝聚:一个乡村民俗博物馆的微观叙事·[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孙芳]由隐到显:博物馆实践中的民俗文物价值·[柯小杰]传统村落:活态的民俗博物馆
·[杜韵红]作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的博物馆现象研究·[席建立]消褪不了的常州梳篦魅力
·“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王明欣]关于民俗博物馆发展的建议
·[户晓辉]民主化的对话式博物馆·[赖施虬]博物馆与民间工艺美术
·[劳拉简·史密斯]反思与重构:遗产、博物馆再审视·[杜韵红]乡土文化变迁中生态博物馆在地化调适与变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