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张静]《北美民俗研究》与美国民俗学的理论建设和学术转型
  作者:张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9-16 | 点击数:7330
 

摘要:《北美民俗研究》创刊于1888年,为美国民俗学的理论建设和学术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民俗学在英国民俗学的直接影响下建立,初始受到人类学、文学等多学科的影响,60-70年代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90年代以来在应对危机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理论建设。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北美民俗研究》紧跟学科发展的脚步,在重要的转型时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理论探讨,以专刊的形式集中呈现讨论成果,并形成传统,有力推动了美国民俗学的发展。

关键词:《北美民俗研究》;美国民俗学;民俗学


  民俗学是一门世界性学科,自18至19世纪之交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肇始,发端于德国,经德国语言学家和英国古物学家正式开展搜集研究工作,历经二百年的发展,在欧洲、北美、东亚等地区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民俗学科体系。各国各地区民俗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德国民俗学中根深蒂固的浪漫主义色彩、北欧民俗学浓厚的民族主义特色、英国人类学的文化人类学传统,其中,美国民俗学以其成功的学科建设为世界各国民俗学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美国民俗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以柴尔德(Francis Child)和钮厄尔(William Wells Newell)的搜集工作为主,以口头传承文化为主要对象;(2)20世纪初期,以博厄斯(Franz Boas)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人类学研究为主,重点为北美印第安文化;(3)20世纪40-50年代,以汤普森(Stith Thompson)和泰勒(Archer Taylor)的民间口头创作研究为代表,包括民间故事、歌谣、谜语和谚语研究;(4)20世纪50-60年代,多尔森(Richard Dorson)在印第安纳大学成功创立了民俗学专业并培养了大批专业学者,建立起真正的民俗学科;(5)20世纪70年代至今,北美,包括美国和加拿大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民俗学学科体系。所谓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包含了资料层面的档案馆和博物馆,研究层面的高校、科研机构及其出版物,学科建制层面的院系和硕士、博士课程,以及多方共同推动的公共民俗学。北美民俗学领域的出版物众多,其中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有: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Western Folklore,Journal of the Folklore Institute,Indiana Folklore等,其中历史悠久,影响最大的是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北美民俗学建立的标志是1888年北美民俗学会的成立,当时美国深受英国影响,创办了北美民俗学学会(Society of American Folklore),同时创办了学会刊物《北美民俗研究》,从创刊至今从未中断,除了极少数年份之外,一年四期,至2018年底,共131卷,522期。该杂志是北美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科发展和建设的贡献不言而喻,也是学科发展的一面镜子。北美民俗学会对该期刊有明确的定位:作为学会的旗帜,刊物登载的内容来自学术和公共民俗学领域,研究需从民俗学学科角度出发,建立在既定的学科方法之上,内容包括学术性的论文、注释和评论,对于学科至关重要的诗歌、文学创作、以及关于学术书籍、展览、事件、电影、音频、数字和网络资源的介绍。可以看出,期刊强调了民俗学的学科性和方法论,以及广泛多元的资料基础,这两点可视为北美民俗学的两大基石——资料和方法。

  自创刊之初,《北美民俗研究》的内容和体例就相对稳定,以第一期为例,包括:正文部分12篇,学术资讯(Notes and queries)部分2篇,Folk-lore scrap-book(简单介绍民俗学研究的一些书籍和文章)部分7篇,Bibliographic notes部分是5本书的书评以及相关期刊介绍。这四大部分在创刊前十年保持稳定,后来逐渐固定为研究论文和书评(Book Review)两部分。可以看出刊物一直强调三点:资料、学术研究和研究资讯。《北美民俗研究》的学术性非常强,既有大量的个案研究,也有专门的理论探讨,集中表现在期刊的专刊这个方面,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一共有30多期专刊,基本都出版于1950年以后,主要包括:民俗学基本理论研究、特定体裁研究、世界各国的民俗学史、民俗学家纪念专刊。期刊及其专刊为美国民俗学的发展,特别是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美民俗学发展的脉络清晰,初期受到英国民俗学的影响,随后人类学派占据统治地位,这两个阶段以资料的搜集和出版为主,理论探讨和学科建设均较为薄弱,到了汤普森和泰勒的时代,民俗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倾向日益明显,以民间故事研究为主,一直到20世纪50-60年代,经过近70年的积累,在多尔森的努力下,美国民俗学科终于建立起来,具体表现在:(1)学科建设,印第安纳大学建立了民俗学科并培养了一批民俗学专业的博士,他们成为北美民俗学的中坚力量;(2)专业教材和学术成果的出版,1972年,多尔森主编的Folklore and Folklife一书出版,至今仍作为民俗学专业的课本和必读书;(3)自觉的理论建设和总结。在这一阶段,民俗学者们进行自觉的理论建设,集中在几个根本问题--如何界定民俗,民俗的研究对象和领域,主要的理论和方法等。

  北美民俗学的理论来源颇为庞杂,发展早期深受英国民俗学、英国和美国的人类学派、德国的民间文学研究、芬兰的历史地理学派的影响。50-60年代,北美民俗学界开始有意识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和方法论。在这一重要的阶段,《北美民俗研究》于1971年推出了专刊Toward New Perspectives in Folklore(第331期),奠定了北美民俗学基本的理论框架和体系。此后,《北美民俗研究》在重要的理论转型时期均推出了类似的专刊,集中讨论基本的理论问题,并形成了传统,较为重要的讨论有四次:

  1971.No.331 Toward New Perspectives in Folklore

  1995.No.430 Common Ground:Keywords for the Study of Expressive Culture

  1998.No.441 Folklore:What's in a Name?

  2002.No.455 Toward New Perspectives on Verbal Art as Performance

  这四期专刊紧跟民俗学发展的步伐,根据当时学科的处境,有计划地组织集中讨论,其中第331期和430期经修改编辑后以专著的形式出版。《北美民俗研究》关注学科的危机,鼓励质疑和辩论,既注重学术传统的继承,也欢迎新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引领北美民俗学的学术走向,为学科的理论建设提供了平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李小玲]反本溯源:对中国民间文学概念及理论的反思
下一条: ·[王杰文]寻找“民俗的意义”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