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施爱东]五十步笑百步:历史与传说的关系
——以长辛店地名传说为例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01 | 点击数:6408
 

摘要: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叙述,形成了相互竞争的传说,正是基于更可靠的史料、更有效的逻辑,“历史”具有了高于一般“传说”的话语权威。人类知识需要积累,更需要不断地否定和淘汰,否定的力量主要来自于权威和级差。而在那些文字缺失的地方,历史望洋兴叹之处,却是传说的英雄用武之地。民间传说“历史文学化”的处理方式让历史变得生动有趣,“文学历史化”的实际效果又让历史变得丰富完整;而历史的挑剔和淘汰作用,则让那些优秀的传说得以脱颖而出,免于泯然众说。研究者们所从事的,就是在不断否定的历史考辨中,以更加丰满的证据和更为科学的认识,一方面不断生产新的传说,一方面通过修正、淘汰或更替,建设起更丰富多彩、更稳定有效的人类知识体系。

关键词:话语霸权;知识生产;知识革命;历史文学化;文学历史化

作者简介: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乡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


一、长辛店地名来历的传说

  说起长辛店,稍微了解中国现代史的人都知道,1923年,这里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长辛店大街是永定河西岸一条被称作“千年古镇”的长街。从宛平城过卢沟桥,向南五里就进入了长辛店大街。《北京市丰台区街乡概况》中是这样介绍的:“长辛店是一个古老的村镇。古称泽畔店、长店、新店、常新店……长辛店距永定河古渡口2公里,这里正好是北行客旅打尖过夜的地方。”[1]人们习惯于用传统相声中的段子来形容长辛店曾经的繁华:“那时,大街上商贾旅客云集,店铺酒肆林立,无论打店歇脚的商客,还是进京赶考的儒生,或是穷困潦倒的乞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混杂其间,人来人往,车马声啸,热闹非凡。”[2]

  关于长辛店地名的来历,至少有四种“传说”。

  传说1:“长辛店是从‘常新店’谐音而得的。明清时期,沿卢沟桥桥东以南至现在的长辛店以北,酒肆林立、车水马龙。这里是京城官员出京和外埠官员进京及各地商人歇脚之地。因为这块地界多大的官都住过,所以店家几乎天天是清水泼街,总给人一种气象一新的感觉,俗称‘客有常来,店要常新’,于是地名也被叫成了‘常新店’。但不管怎么说,‘常新’也只能崭新一段时间,不能永远‘常新’下去,后来就被谐音为‘长辛店’了。”[3]

  传说2:“明代(也有记载是清代)由长店、新店两个小村落随着南北交流日益扩大,天长日久逐渐连成一片,后衍化为‘长辛店’并保留到今天,寓意商旅长途跋涉,一路艰辛之意。其位置长店在南,新店在北。”[4]

  传说3:长辛店乃因“长行店”谐音而来,“说的直白点是来往客商自然带来的地名,是长行者辛勤、艰苦行到此地,临时吃住的地方。因‘行’字和‘辛’字是谐音,用‘辛’字最贴近,不俗且雅,长辛店沿用至今”[5]。

  传说4:还有人认为“新”就是“变”的意思:“因永定河经常改道,惯称长新店,今天的长辛店名由长新店演化而来”[6];或者认为“常新”是因为永定河畔水灾频繁,居民反复重建,常建常新的意思。

二、长辛店与泽畔店的误会

  为了说明长辛店的确具有千年历史,多数解说都会将长辛店名称的历史上溯到元代的泽畔店。如长辛店镇政府官网称:“追溯它的历史,他本是处在东、西两个小山之间的古老村落,元代时称泽畔店,明代时称新店,从清代至今一直称为长辛店。”[7]这一历史知识不仅写进了《丰台区志》:“(长辛店)元代名泽畔店,后又有长店、新店、常新店等名称。”[8]也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长辛店)名称来历:元代称泽畔店,明代形成长店和新店2个村落,清代长店与新店连接,称长新店,后衍化成长辛店。”[9]

  可是多数长辛店老人都不知道这里曾经叫做泽畔店,那么,这一“历史知识”是通过什么传承下来,或者通过什么渠道挖掘出来的呢?我们发现这一说法最早出现于1986年由丰台地名办编印的《丰台区地名志》:“长辛店,地处两山之间的高地上,南通中原腹地的大道从这里通过,距卢沟渡口五里,正是这道来京的客旅,打尖住宿的地方。元朝曾名‘泽畔店’,可见当初村在水旁。公元1317年(元延祐四年),在卢沟桥、泽畔店、琉璃河并置巡检司。到了明朝,曾名长店、新店。”[10]

  《丰台区地名志》的主要编写者邢锦棠[11]随后专门写过一篇《长辛店地名考》,特地提到了这一知识的由来:“元朝《百官志》载:‘延佑四年(公元1317),卢沟桥、泽畔店、琉璃河并置巡检司。’这里说的‘泽畔店’从地理位置上分析,是长辛店的古称,同时指出了该村就在河畔。”[12]四年之后,他又写了一篇《南苑、长辛店历史文化介绍》,重复了这一知识生产:“元朝《百官志》载:‘延祐四年(1317)卢沟桥、泽畔店(当为长辛店古称)琉璃河并设巡检司。’泽畔店当即长辛店,并指出在水泽边上。”[13]细心对照,可知后一文比前一文少了“从地理位置上分析”这一句,语气显得比之前更加肯定了。再往后,其他的转引者几乎无一例外地沿袭了“元朝《百官志》载……”的说法,只是略去了邢锦棠“从地理位置上分析”的推测语,直接断为“‘泽畔店’是现今长辛店的古称”[14]。

  综合目前所见资料,“元朝《百官志》”是将泽畔店断为长辛店的惟一依据。可是,元朝人并没有撰写过一部叫做《百官志》的书,所谓的“元朝《百官志》”当指《元史•百官志》。《元史》并不是元代人写的书,是明代人钩沉元代兴亡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明代大儒宋濂、王袆主编。

  更蹊跷的是,《元史•百官志》并没有这段话。那么,这段话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应该是从《日下旧闻考》转抄出来的。《日下旧闻考》有一段一模一样的话,注出“元史百官志”[15]。《日下旧闻考》是一部北京史志文献资料集,它在转抄转录的时候,常常对原书有所增删、改写,因此讹误也就在所难免。

  那么,既然《元史•百官志》没有这段话,《日下旧闻考》又是从哪里抄出来的呢?我们从“延佑四年”入手,发现《元史•本纪第二十六》有这样一段话:“(十二月)己酉,卢沟桥、泽畔店、琉璃河并置巡检司。”[16]《日下旧闻考》将此出处错抄成了“百官志”,今人乃以讹传讹。

  巡检司是州县所属治安机构,掌巡捕盗贼奸宄之事,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元代巡检司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地区的非常设机构,相邻两个巡检司之间至少相隔十数公里,从卢沟桥到琉璃河大约35公里,此属正常,但从卢沟桥到长辛店却不足3公里,这种空间布局是很不合理的。我们很难理解在卢沟桥设了一个巡检司,为什么要在不到3公里的长辛店再设一个巡检司。如果没有更直接的材料,将泽畔店指实为长辛店的推测恐怕难以服人。

  那么,在出京的南向通道上,有没有另外一个叫泽畔店的驿镇呢?有!杨少山《古今涿州志要》特别提到过:“据明代嘉靖、清代康熙、乾隆、民国等几部《涿州志》以及《日下旧闻考》记载,明至民国涿州辖域为……南界至新城县泽畔店,北界至良乡县挟河店。”[17]

  新城县也是个古地名,大约相当于现在的高碑店市。问题是,泽畔店在高碑店哪个位置呢?我们从一份抗战回忆录可知,泽畔店就在高碑店城外[18]。另据《高碑店市志》上的一张“新城县明之境”地图,泽畔店就在高碑店堡的城北方向[19]。打开地图,卢沟桥、琉璃河、高碑店三地几乎就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我们以高碑店市政府来定位,就能得到如下数据:卢沟桥到琉璃河镇政府34公里,琉璃河镇政府到高碑店市政府36公里,间隔大致相等。可见从空间布局来看,将巡检司设在高碑店是非常合理的。

  现在的问题是,元代时期,高碑店有一个叫泽畔店的重要驿站吗?侯仁之的《北京城市历史地理》以及尹钧科的《北京古代交通》都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前者指出:“《大金国志》‘附录二·地理·驿程’详细记载了自淮河岸边的泗州(今江苏盱眙)到金上京的长达4000余里的驿路。若以燕京为中心,向南则经卢沟河铺、良乡、刘李店、涿州、泽畔店……”[20]后者更是详细地列出了各驿站之间的间隔路程:“宋人张棣所撰《金虏图经》,详细记载了自泗州(今江苏盱眙)至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的驿站里程。在5000余里的路途上,共有120处驿站。距今北京较近的驿站是:泽畔店(在涿州西南)至涿州30里,涿州至刘李店30里,刘李店至良乡30里,良乡至卢沟河铺30里,卢沟河铺至燕京30里……”[21]其中的刘李店就是琉璃河。

  按这条路线,从卢沟桥出发,60里到琉璃河,再60里到泽畔店,与今天的地图基本吻合,在这三个点上分别设置一个巡检司是完全合符常理的。可见,在北京南下的交通史上,泽畔店远比长辛店历史悠久。大约到了明清时期,长辛店的驿站地位才逐渐上升,渐至与泽畔店齐肩,尹钧科的《北京古代交通》罗列了一份“清代顺天府境递铺一览表”,其中宛平县的长新铺与涿州的泽畔店铺就是并列的递铺单位。

  不满于明初《元史》编纂工作的草率,柯劭忞在重修《新元史》的时候,大概意识到了“卢沟桥、泽畔店、琉璃河并置巡检司”在排列顺序上的不妥,这段话被他重述为:“延祐四年,卢沟桥、琉璃河、泽畔店并置巡检司。”[22]按照这个修订后的“新元史”,泽畔店就不容易误会为长辛店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罗强强]认同·迷失·重构——台湾穆斯林文化认同的思考
下一条: ·[王晓涛 朱吏]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当下问题研究
   相关链接
·[王丹]以校园为中心:多模态学校教育聚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研究·[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李向振]面向“民众的知识”和知识生产的现代民俗学·[漆凌云]组织化与脱域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的知识生产研究
·[杨文]知识生产与制度赋权:中国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当代实践·[漆凌云]组织化与脱域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的知识生产研究
·[李向振]当代民俗学学科危机的本质是什么?·[宣炳善]非遗话语知识生产的中国语境
·[陈泳超]从感生到帝系:中国古史神话的轴心转折·[穆昭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
·[曹顺庆]三重话语霸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贺照田]制约中国学术思想界的几个问题
·[施爱东]五十步笑百步:历史与传说的关系·[孔军]个人叙事、集体叙事与知识生产
·[雷亮中]影像民族志:人类学知识生产过程与实践·[徐力恒 陈静]我们为什么需要数字人文
·[高丙中 李立]用民族志方法书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炳善]非遗保护与民俗学知识生产与话语表达的新格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