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通讯:华俄后裔的百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作者:记者 张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28 | 点击数:2072
 

  中新社呼伦贝尔8月26日电题:华俄后裔的百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中新社记者 张玮

  “我的学生现在都遍布中外了。”55岁的华俄后裔(俄罗斯族)格拉妮娅经营着自己的列巴坊,每到夏季,源源不断的游客会找上门向她讨教列巴制作工艺。

资料图:90后俄罗斯族姑娘介绍自己手工做的三角琴。韩金龙摄

  26日,来自中国多地的40余家媒体,跟随“青青草原行·2017主流媒体蒙元文化蒙古源流草原马道旅游线采风活动”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探访华俄后裔的百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额尔古纳市位于中国东北部,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这里是中国华俄后裔最大的聚居地,有华俄后裔7800余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淘金和采伐男子与俄国女子繁衍生息华俄后裔,目前,已发展到第五六代,当地百姓仍保留着俄罗斯族的传统民俗文化。

  记者走进位于恩和俄罗斯民族乡的丽丽娅列巴坊时,格拉妮娅正在教二十多个游客制作列巴,其中还有四名法国游客。

  格拉妮娅是第三代华俄后裔,她告诉记者:“这手艺我从记事起妈妈就教我了,列巴以白面、黑面为主料,用‘列巴花’做引子,糖、鸡蛋、稀米丹、各种自制野果酱、果干等做辅料,用土炉烤制而成。”

  法国游客Manon说:“这真是太有趣了!我曾经去俄罗斯旅行时见过制作列巴,但那都是流水线作业,并没想到最原始的列巴制作技艺是这样的。”

  如今俄罗斯列巴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俄罗斯族古老建筑——木刻楞、俄罗斯族民间舞蹈、俄罗斯族巴斯克节。

  “木刻楞”是华俄后裔农村传统风格的独门独院式住宅,建筑工艺独特。它的建筑材料以木材(包括原木、木板)为主,其墙身全部由原木叠摞而成。

  曲德禄是额尔古纳当地为数不多的俄式手艺人之一,他说,“从老一辈俄罗斯族开始,我们的住房就一直以木刻楞为主,现在游客也都愿意住木刻楞,愿意体验和学习这样的建筑方式和风格。”

  来自新加坡的游客林宝凤曾来到这里与华俄后裔生活过一段时间,她说:“这个民族充满激情的状态和永远快乐的心态从他们的舞蹈中就能感受到,我这次来就是为了认真地学习俄罗斯族民间舞。”

  华俄后裔继承了俄罗斯人热爱生活的特性。每年的耶稣复活节是他们的“春节”——“巴斯克节”。节日期间,他们将房屋打扫干净,烤列巴、染彩蛋,亲朋好友互相宴请、互撞彩蛋以示友好和节日祝福。只要有琴声,不分地点、无论年龄,都会欢快地跳上几曲俄罗斯民间舞蹈。额尔古纳官方表示,当地独特的华俄后裔民风民俗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在保护为先的基础上,希望通过发展旅游更广泛地传承民族文化。

  数据统计,2016年额尔古纳接待中外游客483.6万人次,同比增长5.7%。(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年08月26日19:31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口头文学遗产数据示范卷出版
下一条: ·中国首个昆仑文化研究院在青海成立
   相关链接
·[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