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会员部
会员资格
会籍管理
会员信息
会费缴纳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历届年会
2022年两会专区
2021年会专区
2020年会专区
2019年会专区
2018年两会专区
2017年会专区
2016年会专区
2015年会专区
2014年两会专区
2013年会专区
2012年会专区
2011年会专区
2010年两会专区
2009年会专区
2008年会专区
历届代表大会
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
专题研讨会
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
学会成立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嘉兴论坛
昆仑论坛
东岳论坛
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中国节日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温州会议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
2016年暑期学校试点
2017年暑期学校
2018年暑期学校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5年会专区
首页
→
中国民俗学会
→
学会会议
→
历届年会
→
2015年会专区
[李娜]民俗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以民国高小历史教材为例
作者:
李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0-16 | 点击数:2207
•
中国民俗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
民俗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以民国高小历史教材为例
李娜
(辽宁师范大学)
摘 要: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广义上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如课本、练习册等。作为教育的一种工具,教材内容的选取尤为重要。民俗,一个经常被提及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民国高小历史教材中有关民俗内容的研究,来探讨民俗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民俗文化;教材;神话故事;价值功用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
[胡宝明]现代区域民俗事项调研的再认识
下一条: ·
[李晓城]略论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品牌的建构
相关链接
·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
·
[叶晓华]客风赣韵进课堂,乡情民俗入文章
·
[夏循礼]节气本草饮食民俗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
[季中扬]新乡贤与乡村民俗文化治理
·
[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
·
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
·
第三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成功举办
·
[张文艳 张启龙 张统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作用与演变
·
[张怀群]乡村振兴时期民俗现场暨文化变化进行时调查
·
[叶晓华]初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的传承试探
·
[杨安琦 宋娟] 论宋代民俗文化传播
·
[席建立]乡村振兴中的民俗文化流变
·
[武振宇]民俗文化视域下山西忻州方言俗语解读
·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
[马娇娇]皮影戏民俗文化的嬗变及对乡村社会资本的影响
·
[刘欢]乡村振兴、文旅融合背景下民间绣活(夏布绣)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
[李君]中国“结”:情感与功能
·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
·
[胡正裕 杨海娇]浙南文成“侨家乐”与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关系试析
·
[何红艳]内蒙古剪纸艺术探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
/
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
┃
合作网站
┃
友情链接
┃
版权与免责申明
┃
网上民俗学
┃
会员中心
┃
学会会员
┃
学会理事
┃
会费缴纳
┃
2022年会专区
┃
本网导航
┃
旧版回顾
主办:
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