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昆仑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昆仑论坛

“昆仑神话的现实精神与探险之路国际学术论坛”在西宁举行
  作者:记者 刘志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8-20 | 点击数:7151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刘志强 摄影报道)8月18日,由青海省委宣传部、中国民俗学会、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旅游局、青海省民俗学会主办的“昆仑神话的现实精神与探险之路国际学术论坛”在西宁举行。省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向明,省旅游局局长吴大伟,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涛及来自美、德、韩、叙利亚等国际国内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会。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宗福教授主持。

“昆仑神话的现实精神与探险之路国际学术论坛”在西宁举行 本网记者 刘志强摄

  论坛通过以“弘扬昆仑文化、打造昆仑文化品牌”为切入点,研究、探讨昆仑神话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实意义与探险精神,促进昆仑神话与世界文化生态、自然环境、旅游探险之间的对话,从而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推进高原文化旅游名省建设。

  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在论坛开幕式上作了充满诗意与学理的致辞。他说,我们怀着对神话和民族精神的崇敬之情,带着如何在现代社会更好地认知中华文化在人类文化版图中的重要意义,如何挖掘昆仑神话的现实精神与探险之路的深切思考,从各地走来相聚大美青海,交流思想,结交友谊。

  吉狄马加指出,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具有认识论和信仰性的功能,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产生于青藏高原的昆仑神话是一种文化的主体精神象征,她在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格局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她用悠久的历史传承、厚重的文化积淀孕育了浩瀚博大的昆仑文化。

  吉狄马加认为,随着考古发掘、学术积累和文化自觉的加强,昆仑神话从最初的神话学研究,逐步扩展到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符号学、经济学等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自台湾学者杜而未首次提出“昆仑文化”这一概念以来,以赵宗福为代表的国内学者开始将昆仑文化的研究视角集中在体系建构和地域文化象征论上。从学者研究和梳理中可清楚地看到,昆仑文化的内核实质上就是昆仑神话。

  吉狄马加强调,昆仑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母文化之一,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同时,昆仑文化既可作为青海地域性概念,也可象征为一种文化符号,她融汇了不同时空的多元文化,又在当今时代不断影响和吸收着他者文化,体现出极强的包容性和传承性。新世纪以来,昆仑文化逐渐成为代表青海特色文化的一张名片。特别是2011年11月,青海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胜利召开,强卫书记提出“青海文化是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从世界历史语境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野中审视青海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进而对青海文化做出了富有学理性和实践性的定位。

省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在论坛上致辞 本网记者 刘志强摄

  青海省旅游局局长吴大伟在致辞中表示,昆仑神话体现着人类敬重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这一文化的精神至今仍是高原人生存和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提出建设高原文化旅游名省战略,制定“十二五”旅游、文化发展规划,出台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意见,强力推进旅游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我们将充分吸收和采纳这次论坛的成果,并运用到旅游与文化融合的具体实践中,加快推进高原文化旅游名省建设,为“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做出不懈努力。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叶涛在致辞中对青海省委、省政府近年来通过多次学术会议持续打造昆仑文化品牌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今天我们研究昆仑文化,首先要把昆仑文化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探寻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形成的历史变迁中,重新认识昆仑文化的重要历史意义;同时,我们更要立足当代国际学术发展的前沿,吸收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跨学科、多领域研究的方法,对昆仑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予以充分发掘与探讨。

  论坛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围绕昆仑神话的现实精神与探险之路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和分组讨论。“昆仑文化既是青海的,更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性的。”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宗福教授表示,就文化源头而言,昆仑文化就是昆仑神话。昆仑神话是中国影响最大、叙事形态最古朴、资料保存最系统的神话系统,堪称中国神话的主体。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中国文化的繁荣光大,均与昆仑神话有直接的关联。青海不仅是昆仑山的故里,更是昆仑神话重要的成长地和传播地。“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炼石补天”等昆仑神话内容与新青海精神一脉相承,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和继承。

  据悉,在随后的三天时间里参加论坛的学者还将到青海省湟源县参加西王母祭拜大典,前往青海湖、贵德领略大美青海的神奇自然人文风光。

  在当天的主题论坛上,上海开放大学教授、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鲍鹏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小军,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全华,德国波恩大学民族学与美洲学研究所教授白瑞斯分别作了相关报告,赢得了与会专家们的广泛赞同。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汇聚在西宁共同探讨昆仑神话 本网记者 刘志强摄

与会专家聆听昆仑神话 本网记者 刘志强摄

  文章来源:青海新闻网 2012-08-18 10:24:1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朝戈金:给文化根脉“施肥”
下一条: ·让昆仑文化成为青海的新名片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